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听八旬老人讲百岁父亲的私家趣事
        正文浏览次数:560
  2014/12/10 23:36: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老城区道北路办事处建华社区里,常能看到一对老人,其中一个经常满脸带笑地蹬着三轮车带着另一个外出纳凉,问了附近居民才知道,这是一对父子,蹬三轮车的是儿子,叫杨进福今年81岁,坐三轮车的是他的父亲杨心安,已有102岁了。他们家五世同堂,是和睦家庭的典范。

  今日上午,记者来到杨进福家中,探访这对高龄的“模范父子”。

  102岁的老父亲是家里的宝

  杨进福眼不花,背不驼,全然不像已过八旬的老人。记者到后,他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聊起了他百岁父亲的趣事。

  杨进福是独子,父亲以前住在老家郏县,80多岁还能种地,身体好得很。但老人家90多岁的时候,因患白内障看不清了,于是,杨进福便将他接来洛阳,做了手术,治好了眼睛。

  眼睛重见光明后,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心安却安不下心了,三天两头想回老家,这可把杨进福急坏了:父亲已90多岁,独自生活怎能让人放心?

  思来想去,杨进福和媳妇李春梅有了主意。“那时,我和公公说,你别走了,留下来的话,我给你买头牛养着。”李春梅笑着说,公公种了一辈子地,帮忙犁地的牛是他最好的朋友。

  听了这话,杨心安终于同意留在洛阳。当然,城市里无法饲养牲口,这牛最终也没买成。

  虽然没有牛,在城市里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杨心安还是找到了新乐趣:由于居住的院子离铁路不远,治好了眼疾的杨心安每天到铁路边看火车——看到飞驰而过的火车,听着车轮轰隆隆压过轨道的声音,一直住在农村的杨心安眼中满是好奇和憧憬。

  “百岁以后,父亲身体状况虽然不错,但有时候会犯糊涂,我们不敢让他独自外出了。”杨进福说。

  年过八旬还能照顾父亲,是种幸福

  “有父亲在身边,虽然我80了,但始终觉得自己还像个孩子似的。”杨进福说。

  谈话间,杨心安老人起了床,102岁的他腿脚挺麻利,坐在餐桌边听着我们聊天。

  李春梅递过去一个青苹果,老人摸了摸说:“这个硬,咬不动。”但他还是拿着吃了起来,不多时就吃完了。杨进福说,父亲胃口很好,喜欢吃面食,不爱吃菜,汤面条能吃一大碗。

  如今,杨进福一家五世同堂,家庭和睦。“20世纪50年代末,家里条件很不好,父亲好不容易从大食堂里得来一个干馍,却忍着饿给爷爷吃。如今,遇到条件不好的邻居,老人家也会隔三差五拿些米面给对方。他对晚辈们也疼爱有加,关心他们的学习,常逗重孙子笑……”杨进福滔滔不绝地讲着父亲的点点滴滴。

  在他看来,父亲的优秀品质就是家中的宝藏。

  ( 记者 寇玺 实习生 郭一璨/文  记者 高山岳 见习记者 张斌/图)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八旬老人卢传才拥有6块腹肌 可做近百个俯卧撑
  • 2015/5/28 10:55:01
  • 父亲的梦
  • 2015/5/27 10:59:19
  • 中学同学毕业50年后返校再听八旬老师讲课
  • 2015/5/19 16:01:37
  • 八旬老人自学英语16年 6次参加自考最高得84分
  • 2015/4/27 10:37:3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