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教
退休老师刘毓鲲办英语角
        正文浏览次数:815
  2014/12/10 23:34: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21年前,退休老师刘毓鲲发挥余热,创办了英语角。21年来,有国内13万人次的英语爱好者、来自45个国家的2万人次的外国友人,参加了英语角交流活动。许多英语爱好者通过这个平台学好了英语,出国留学或者工作,也有不少外国友人把英语角当成自己的家。

 

  桂林图书馆榕湖分部门口,一位老人正在忙着摆放桌椅,同时招呼着参加英语角的新老朋友。这位老人就是桂林英语角的创始人、理事会会长刘毓鲲老师。他虽然已经82岁高龄了,但仍然精神矍铄。

 

  此刻,82岁的退休老师刘毓鲲正在桂林图书馆榕湖分部旁边主持桂林英语角活动,上午10时,数十名英语爱好者聚在一起,英语角活动正式开始。先是几名小学生上台用英语作自我介绍,后有中学生上台用英语发表爱国演讲。来自美国和英国等国的6名外国友人也来到了现场,许多学生手里拿着笔记本,和外国友人边用英语交流边记录下来,气氛十分融洽。

 

  英语角的创办,起始于1991年。那一年,刘毓鲲从桂林七中语文老师的岗位退休,然后返聘到桂林市职工大学工作。他负责的桂林市职工大学文化宫分部,当时有很多英语学习班。当时学生的英语笔试成绩还可以,但听说能力十分差,如同“哑巴英语”。

 

  刘毓鲲想到,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应该有一个让培训人员、英语爱好者与外国友人自由交流、大胆说英语的平台。于是,他联合唐志明、李陆桂和张建林等老师创建了英语角,地点在文化宫一个教室内,每周日面向市民免费开放。一些大学外教老师和外国游客闻讯也来参加英语角的交流活动。

 

  2002年6月底,返聘工作11年的刘毓鲲从桂林市职工大学退休了,原来用于搞英语角活动的教室不能用了。由于英语角是公益性组织,没自己的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面临办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刘毓鲲没有放弃,四处活动为英语角找场地。英语角前后一共搬了9次家,在文化宫、古南门、李宗仁官邸、桂林书城等地方都开展过活动。2005年,桂林图书馆榕湖分部为英语角无偿提供了场地和桌椅板凳,让英语角在美丽的榕湖边上扎根。

 

  刚到英语角的英语爱好者都会有一个疑问,怎么英语角的理事会长却不会英语?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刘毓鲲说:“以前自己读书时并没有好好学英语,改革开放后逐渐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现在开始学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了,所以为了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英语角一定得办。”所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刘会长总是第一个先到活动现场做准备工作。21年来,刘会长组织的英语角活动,不收任何费用,刘会长等人也无报酬,纯粹是做义工,无私奉献,深受英语爱好者和学生家长们的尊敬。

 

  英语角的人十分怀念一位外国老人,那就是挪威人戴卫。从2003年至2010年,戴卫每年都在桂林停留几个月,来英语角免费教英语。2011年6月,84岁的戴卫因肺癌在挪威去世,临终前他将自己积攒下来的20多万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1.1083元人民币)捐给他的中国学生。知情人石女士介绍,戴卫看刘毓鲲年龄那么大了,还在为英语角忙碌,也捐了2.3万余元人民币给刘毓鲲。刘毓鲲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英语角基金,由3个人共同管理监督,全部用于英语角的相关开支,为爱学习英语的人提供帮助。

 

  刘毓鲲说,英语角能一直走到现在,离不开唐志明、陆煜泰、杨玉祥等一批热心人,他们均是从高校、旅行社退休的教师、教授、专家,心甘情愿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余热,另外还有来自英语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

 

  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等9所驻桂林的高校英语协会成立了桂林高校英语协会联盟,由各协会轮流主持每周的英语角活动,安排一些主题演讲和游戏等,让英语角活动更丰富多彩。

 

  刘毓鲲老人还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一定会克服困难,坚持去英语角。他还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来参与英语角学习活动,共同支持这一公益事业的发展,让英语角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六旬“草根”达人发明按摩马甲
  • 2015/9/23 11:12:59
  • 中学同学毕业50年后返校再听八旬老师讲课
  • 2015/5/19 16:01:37
  • 77岁老人从20岁开始留发 头发长达3.75米
  • 2015/5/11 15:50:2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