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建群正在欣赏他的作品。
芦雯 摄
本报记者 芦雯 通讯员 吕英相
在村子里,有自家的小院儿不稀奇,可有间展览室,就有点儿新鲜了。这间展览室里有本村书画会成员的得意之作,还有展览室主人自制的工艺品——一群用知了壳做的“小猴”。这间展览室的主人就是吕建群。
吕建群今年72岁,家住石家庄晋州市马坊营村,是村书画会的会员。吕建群喜欢欣赏书画。可是欣赏书画,还得将作品逐幅打开,看完了再收好,费时又费事。于是吕建群就腾出了一间屋子当做展览室。平时,热情好客的吕建群常邀村里村外爱好书画的老朋友,沏上一壶茶,大家或在院子里赏花或在展览室里看字画、聊天。
2011年夏天,吕建群偶然发现知了壳有个角度看起来像猴子的脸,他觉得挺有意思,就打算用知了壳做个小猴子。年轻时做过木匠的吕建群稍一加工把普通的知了壳,变成了一只仅有三四厘米大小的“小猴”。看着惟妙惟肖的“小猴”,吕建群来了兴致,他不仅做了单独的“小猴”,还给这些“猴子”配上场景、道具。每个工艺品都是一个小故事,而这些故事全是吕建群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拉车的“小猴”弓着身子,一看车里的东西就不轻;叫卖的“小猴”扬着一只胳膊抬着头,一看就是大声宣传自己的商品;还有吹唢呐的“小猴”,那架势,一看就是专业水平……做好的工艺品,吕建群给它们配上玻璃罩,跟字画一起放在展览室,看过的人都会被“猴子”的俏皮样逗乐。“小猴子”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很多外村的人也慕名而来。吕建群的展览室也越来越热闹。
看着这么逼真又有趣的“小猴”,有人给吕建群支招:你这“小猴”做得这么好,拿到古玩城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吕建群想都没想就否定了这个建议:“我这是自娱自乐,不为挣钱。把这‘小猴’摆在我的展览室供大伙欣赏可比卖出去更有价值。再说了,这么好玩的东西,我可舍不得卖了它。”现在,“小猴”已经有十几个,它们是吕建群幸福生活的缩影,他把自己感受到的快乐都通过“小猴”来表现。吕建群说,今后他会继续做“小猴”,把看到、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小猴”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