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梁晓波 实习生邱晓珊 李佳静/文 韦佳/图
在棉四小区41号楼门口,经常坐着一对母女俩,路过的居民们每每看到她们,都要打声招呼,这对母女就是76岁的女儿李香池和99岁的老妈妈谢井缺老太太,谁能有如此福气,在自己古稀之年,还可以喊一声娘,还可以陪在母亲身边守护自己的至亲?
温馨母女俩
8月7日,在单元楼门口,76岁的老人李香池正在理发,给她理发的是她52岁的二儿子,头发都有些发白了。李香池老人的母亲———99岁的谢井缺老太太就坐在旁边马扎上,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十分和谐。
李香池老人一边让儿子剪发,一边跟母亲聊天,“一会儿也给您剪剪发”。老妈妈听明白后,嘴里嘟囔着“我不剪”。老太太看上去精神矍铄,眼神很清澈,头发梳得一丝不乱。
李香池老人说,老太太神智不如以前好了,以前说什么都明白,还能跟人聊天,去年还能接电话,谁都知道。现在有些糊涂了,记事也少了,反而是以前的事记得特别清楚。看到路过的小狗在街边,老太太的眼睛就离不开了,一直逗着小狗过来,还不时抚摸着小狗,看了满是喜欢,还一直叫“欢欢”。
谢老太太是邢台宁津县人,只有李香池一个女儿,谢老太太就这样独自一人拉扯女儿长大。
李香池回忆,父亲在她四五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母亲一人拉扯她,照顾家里的公婆。“我娘那时候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织布。把棉花纺成线,再把线用老式的织布机织成布,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样才能换钱供我上学。”
家有老小孩
记者问照顾高龄的母亲累不累时,李香池笑呵呵地说,一点都不累,老母亲年纪大了,照顾起来跟照顾小孩差不多,凡事顺着她心思就可以了。“我做饭,她一定要帮我择菜,有时候包饺子,我娘一定要擀皮,亲自包。我娘说,不让干活,她就不吃饭。现在老人手脚不如以前利索了,不过还是喜欢东摸摸西碰碰。“我看电视,一不留神,我娘就会把插销拔掉,前两天还把有线卫视的卡弄下来了,电视都没人影了。”说起这些事,李香池老人一直笑呵呵的,旁边的谢老太太好像知道在说她,一直面带笑容看着女儿。“说你呢,知道不?”李香池老人握着母亲的手跟她说。
老太太不喜欢吃肉,但是现在为了保证营养,李香池想让妈妈多吃点有营养的,“我用鸡汤给老人煮面,老人只把面吃了,汤就偷偷倒掉了”。至于饼干、蛋糕等零食谢老太太都爱吃,也不怎么挑嘴。“我孙子有一回跟说,太姥姥像小孩似的,要是自己的孩子调皮还能打一顿,太姥姥就得好好哄着。”
两位老人经常在楼下乘凉,邻里老少路过看见了,都要停下来打声招呼。老太太可能并不认得每个人,但是她喜欢热闹。邻里有时候也听不懂老太太的家乡话,但是还是喜欢问些家长里短。
李香池老人说,母亲吃百家饭。邻居买了什么好吃的,路过都要送点给老人,老人有时不吃自家的,非要吃别人给的。
长寿的秘诀
李香池告诉记者,母亲前几年都是自己铺被,照顾自己。到现在还能扶着楼梯自己走回家,而且冬天再冷都不怎么穿棉衣。
提起有没有什么长寿的秘诀,李香池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我娘年轻时干活又苦又累,身子骨也没出什么毛病。老了以后,还经常锻炼。在饮食这方面,吃饭也不挑食,玉米粥、稀饭都喜欢。而且有一个特点,老人吃素,不爱吃肉,现在有点糊涂了,为了营养,哄着也吃点。”
一位邻居大妈路过对记者说,人家老太太就吃家常便饭,也不买什么额外的保健品,身体也挺好的。
李香池有三儿一女,大孙女小时候还都是太奶奶带大的,如今李香池的大孙女已经29岁了,还有一个月就要生孩子了,这个大家庭很快就要五世同堂了。年长的就要过百岁,最小的即将要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
临近中午,老太太开始打盹,李香池老人说,老太太晚上睡的少了,现在有点困。记者跟老人道别,老太太听懂后,向记者挥手,还含糊不清地说着,“有饭,来玩。”
记者走远了回头看,两位老人手握着手,静静地坐在那里,暖暖的亲情洋溢在脸上,有一种幸福的味道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