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周边养老投资成热点
正文浏览次数:214
2014/12/13 9:15: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催生养老健康服务
从北京乘坐930路公交车,一过潮白河进入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你就会看到一处由10多栋现代化高楼组成的崭新园区,这就是今年1月开业的燕达国际健康城。该建康城主要为京津高端消费群体提供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的确立,京津冀经济的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已经投入运营的京津高铁,以及京秦高速铁路和京沈城际列车相继规划投入建设,“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随之明朗。北京和天津周边地区以养老和健康服务为主要服务项目的企业逐渐出现。
如同燕达国际健康城,天津市的商家将于2013建成大型高端老年服务产业区,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医疗健康包括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保健理疗、心理咨询、私人医生、健康保健等;生活照料包括私人管家、绿色餐饮、社会服务等;文化娱乐包括老年旅游、老年运动、老年社团等;事业平台包括返聘岗位、科研中心、公益事业、个人展览、老年讲堂等。
不但商家看中京津周边地区的投资潜力,越来越多的北京老年人也开始出现在的北戴河、秦皇岛和燕郊等地,将自己的养老之地落在这些地方。
投资潜力向好
截至2008年底,京津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420万人。其中天津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2.9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28%,需要养老的老人占全市老年人的86%以上。北京市为25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天津空巢老人已达全市老人家庭数的39.8%,其中独居老人约占1/3。
京津大都市“421型”家庭、空巢家庭增多,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随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向社会养老过渡,养老产业发展成为必然。虽然两市的养老需求很大,但是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以北京为例,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床位3.8万张,而2009年全市老龄人口总量预计将达300万,其中,有4%的老人希望集中养老,这意味着集中养老就需要12万张床位。
燕达国际健康城运营总监赵端华认为,京津市区的养老中心已出现一床难求的情况,紧俏的养老院床位预示着养老市场的广阔前景。
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指出,河北省环抱北京、天津这两个国际大都市,具有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区位优势,要利用好这个优势,细分市场,和京津在相关领域实现错位竞争,突出服务特色。
河北积极行动起来
“在京津周边地区发展养老产业,河北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民革河北省委员会最近对该省发展提出的建议。
该省民革建议,在京津周边地区发展集养老康复、休闲度假、传统艺术、农业养殖、综合娱乐、消费购物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带。
在北京市出台《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后,河北省涿州市已作好了准备。 近来,涿州市抓住北京人“异地养老”新动向,开发异地“养老型”房产,吸引北京人来此购房。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