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有一支老年时装模特队
正文浏览次数:135
2014/12/13 8:47: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9月27日,在北京天雅红桥五楼小剧场内,一支仅有9人组成的时装模特队,信心十足地走上表演台来,她们的步伐坚定,她们的服装艳丽,她们的化妆讲究,就连内行人都被她们的表演所打动。随着音乐的节奏,她们向台下观众和评委展示着她们的时装,引来阵阵掌声。
掌声过后,表演还在进行中,但有两对模特退场,走到幕后,大约几分钟后,她们换了服装又走上台来,虽然她们的步伐仍坚定,但在她们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她们有些慌乱了。这也难怪,她们是在临上台前才得知要展示几套服装的。幸好,她们对时装的热爱,旅行包内多带了一套衣服,不然就冷场了。而她们人又少,所以不得不采取这种一半表演,一半换装的措施,才使这次比赛顺利进行。
这支非专业的模特队就是由任丘华油华佳服装社区的老人们组成。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已年过花甲,最小的也已有五十三四岁。本来,她们是由十多人组成的模特队,可是由于其中三四个人家中有事,没能参加比赛,所以使得这支仅有9人组成的老年时装模特队有点慌乱。
但这支由9人组成的模特队凭着娴熟技艺,还是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在这次由北京举办的“新丝路”首届中老年模特选拔大赛中表现出色,在18支参赛队伍中,一举夺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一个非专业的老年时装模特队,成立8年来,只是以娱乐、健身为目标,刚刚跨出家门就得到这么好的成绩,不禁让人惊叹。让我们更为叹之的是,这些老人们恬淡的心态: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自身的价值。
记者来到任丘华北油田公司华佳综合服务处社区,见到了这些追求自己大舞台的老年时装模特队的老人们。刚刚从北京参赛赶回的她们,还处在赛场的兴奋中,一谈起当天比赛的情况,她们个个兴奋地争相向记者吐露心声。
专业水平的业余模特队
“我们是自信的,我们是最棒的。”时装模特队的队长齐一萍说,她们是无意中走出家门的。老年时装模特队成立了8年来,一直都受到亲朋好友的关注。今年9月中旬,在北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来告诉她们,9月27日北京有一个中老年时装模特赛,这是由北京举办的“新丝路”首届中老年模特选拔赛。
得到这个消息,时装模特队的12名老人兴奋得不得了:“要不我们去试试。反正我们是最棒的,去就去!”大家信心十足。
机会来了,高兴、激动过后,老姐妹们面对已过时的三套压箱底的服装又锁紧了眉头:“这几套衣服,在小范围展示还可以,可是到了北京,怎么能走出台呀!”于是,老姐妹们出于对服装的讲究,决定自费赶制服装。
几天后,服装出来了,不知是技术原因还是疏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给服装添彩,在文体干事张静的建议下,将服装集体改造,把袖子统统换成纱的,又买来亮片逐一缝上,穿起来效果出来了。
其实,张静也是业余的,她对时装模特也仅是爱好,她凭着感觉帮老姐妹们编排导演。大伙除了兴奋还有紧张。但张静告诉她们:“充满信心!到了台上一定要认为自己就是最棒的!”在张静精心编排下,一场漂亮的时装模特表演基本就绪。
在编排中张静临时有事,不能赶往现场,只能由队长齐一萍带队,到时靠大伙配合应付变化。为了更多地了解赛事,刘贵荣自己开车提前一天到了北京,熟悉了环境后,给老姐妹们打来电话说明了情况。
9月27日一大早,凌晨4点,老姐妹们都集合完毕,为了赶时间,她们在车里开始化装,打粉底、涂腮红、打眼线……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她们已经准备停当。由于到了北京马上参赛,于是,她们在车里换好衣服。
27日8时,她们到了北京天雅红桥。深秋的晨风已有了寒意,吹到她们身上,“还真有点凉。”趁着还没到比赛,她们在北京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上走开了“猫步”,引得过往的路人送来惊异的目光。 离比赛时间渐渐近了,她们进入场地,才真正得知,比赛的要求:化装2分,服装2分,步伐2分……总体分数是10分。当看到现场的情况,老姐妹们在台下有点慌乱了:要展示两套服装,幸好她们不约而同地多带了一套。但中途要换衣服,别的参赛队有三十多人,没有空场,而她们队伍仅有十多人,怎么办?在经过几分钟的慌乱后,队长齐一萍发话了:“穿着身上的这套服装参赛,中途六七人再回后台换衣服,其余的人台上继续表演,直到换服装的人出场,几个动作后,余下的人回去换衣服。然后一起表演直到表演结束。”
最后,老姐妹们攥紧拳头,小声喊:“我们是最棒的!”到了台上,个个信心十足。比赛下来,她们的自信,她们的步伐,她们的表演,打动了观众,打动了评委,最后她们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找到退休后的舞台 赛事临近,编排紧张,在张静的安排下,排练时间由一天一次改为一天三次,离家近的队员中午就吃住在排练现场。她们自带午餐或到街上买点吃的。音乐响起来,步子走起来,一场漂亮的时装模特表演基本就绪。“以信心应万变。”几天过去了,这些老姐妹仍沉浸在比赛的兴奋中。“我们就是要在另一个舞台上展现自我。”队员南海滨说,她们虽退了休可是思想没有退,精神也不要退休,她们要在新的生活中找到另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锻炼身体是我们最大的追求。”2000年,已经退休在家的齐一萍等七八个人,总想找点什么事情干,于是有人开了门市当起了老板,有人从事了自己爱好的音乐,搞起了辅导班,后来,有人建议:我们成立一个模特队吧。就这样,大伙经过讨论后,决定成立模特队。
当年10月,由齐一萍等七八个人组成的老年时装模特队成立了,她们给自己的模特队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金华艺术团时装模特队!
模特队成立了,服装怎么办?她们自费统一服装,有机会就到老年活动中心锻炼。“就算是锻炼身体吧。”队员刘贵荣说。
在小区,大多数退休人员打打麻将,给子女做做饭,接送孙子,也有学习书法什么的,但老年模特队是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这个新鲜事物,当时在小区轰动极大,所以风言风语也来了:这些人,不过日子!瞎折腾!
有的儿女也委婉相劝,但对于方方面面的压力,老姐妹们没有停止脚步。她们仍坚持天天集合锻炼。有人离锻炼场地远,要提前一个小时在家出发,还要花上6元钱的车费。中午她们就在场地凑合着吃点面包、方便面之类的方便食品。有时练累了,在锻炼场地的台子上铺个单子,几个人挤在一起来上一小觉。 她们劳累并快乐着。“老姐妹几个在一起,自己给自己当导演,自己当演员,自己当观众。”队员王新英说,其中的乐趣只有她们自己能够体会。
“这个舞台属于我们自己。”队员边艳玲说,在这个舞台上,她们找回了年轻的自己,找回了当年干劲十足的自己。她说,以前,每天儿女上班走了后,她就洗刷碗筷,之后,除了打扫房子,找不到要干的事,每天感觉自己是老了。可自从参加了老年模特队后,精神也来了,觉得生活也有意思了。
大伙追求的是精神享受
退而不休,是这些老姐妹们所追求的。刘贵荣说,其实,在年轻的时候,她对服装就很感兴趣,但由于天天工作,天天上班,连陪儿女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自己的那点爱好了,有时下班早点,可人已经累得不得了了,也没有心思摆弄那几件衣服。
刘贵荣说,年轻时,每次她和朋友逛街,看到时髦的服装都要试穿一下,时间长了,卖服装的认识她了,与她开玩笑说:“你干脆不要上班,当模特去得了。”“当模特是我年轻时的一个梦。”刘贵荣说,“没想到老了老了,这个梦却实现了。” “她呀,是一个十足的模特。”王新英说,刘贵荣退休后,闲不住,自己开了个门市,可一听到这里成立了模特队,她把门市盘点给别人,一甩手就来当模特了。“老公支持我。”刘贵荣说,每天与老公遛弯,她都在前面走“猫步”,老公在后面欣赏。为了把刘贵荣的美丽的每一瞬间保留下来,她的老公还特意买了录像机、数码相机、电脑,“还时常给她购买布料。”齐一萍说:“自从参加了模特队后,贵荣光往这上面搭钱,就有一万多元了。”
“要是计较钱,她们就不参加这个模特队了。”文体干事张静说,自从模特队成立后,这些老姐妹们都是自费制作服装,连音响也是自备的,要是计算钱的话,这个模特队也早就解散了。
据了解,模特队自成立以来,也有许多人参加,可后来也有人断断续续走了,“很多人怕往里面搭钱。”王新英说,她们这些人里面每个人都有七八套服装都是自费准备的,她说,光鞋子一人也有八九双了。有的人说她们不过日子,而这些老姐妹们却说:“穿上亮丽的服装,伴着音乐,信心十足地走在台上,那是一种享受。”模特队成员们的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这种享受。
“不但我们自己享受,也让我们身边的人享受。”齐一萍说:“贵荣给老公端菜都是走‘猫步’。”
张静说,模特队自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参加的人也由8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由爱好参加,到择优录取: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以上,身材一定要匀称。她说,8年来,这支老年模特队由自发成立到方方面面的支持,经历了一个坎坷的过程,但老姐妹们追求不变。”王福运 邓晓燕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