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农村合作医疗之后,青县又开始探索农村合作养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3万名老人喜领养老金。这一创举,引起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
农村合作养老,是青县在关注民生方面所做的又一创新性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这一新型养老模式让农民几千年来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
前两天,青县盘古镇前阁上营村69岁的陈秀荣老人,兴奋地拿着全县统一发放的养老存折给记者看。这是她到信用社领到的今年第一季度、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的225元“退休金”。拿到养老金的陈秀荣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第二天,她便让老伴借了个三轮车带着她去赶大集,买了自己爱吃的桃子及甜瓜,自己喜欢的鞋子和裤子。她逢人就说:“今后有了养老金,生活有了保障,就像多了一个孝顺儿子。”
在前阁上营村,今年有71位65周岁以上的老人和陈秀荣一样拿到了“退休金”存折,他们只交纳100元身份认证费,就可领到每年至少600元的养老金,且年龄越大受益越多,71周岁以上的,每年能领到1200元养老金,80周岁后每年还多领一个月的养老金。
据初步统计,青县目前有1.3万名65周岁以上的老人,幸运地成为全县农村养老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农村合作养老是青县探索出来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按照试行办法的规定,以2008年5月1日为参合基准日,凡具有本县常驻农业户口,年龄在25―64周岁的为适龄参合人员,在基准日当日达到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的为直接受益人员。
当然,“合作养老”这项政策规定参合人员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标准为3800元―4800元,65周岁以后就能每年按季领取养老金。而如果参合人员迁出本县或者身故,自己交的钱还可以连本带息退回来(身故者退给其法定继承人)。
可以说,这是个“个人交钱有限,养老受益无边”的养老模式。青县财政局副局长苗家红说,农村合作养老向参合人员收取的基金是一定的,但从全县总体来看,整个发放过程没有期限,所需的财政基金数额也无法估量。
这项新的农村养老模式的试验,一年前就在青县悄然展开。
青县首创的农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县里的财政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怎样为农民多办点儿实事?县委、县政府领导颇费了一番脑筋。他们敏感地意识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对年轻夫妇可能赡养四个或是更多老人的现象会变得非常普遍,农民群众依靠“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从另一个角度说,养老问题不解决,农民的幸福指数就无法提高。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决定“试水”农村合作养老,并在全县推行。
2007年2月份开始,青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养老问题列入重要日程,进行深入调研谋划,搞论证、定方案,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程序被不厌其烦地重复,又一次次被否定。 青县民政、财政、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调查组,深入每个村子进行意愿调查及人口调查。为广泛征求民意,他们还让百姓在“青县贴吧”中发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征求合理意见并及时调整。测算工作反反复复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先后制定了10余套方案逐个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青县农村合作养老试行办法》在今年5月正式出台。
记者采访时,直接参与测算过程的县财政局副局长苗家红搬出一摞足有一尺多高的资料说:这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政府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参合群众的受益最大化。
据介绍,青县农村合作养老概念的提出,是受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发,个人拿小头,政府拿大头,与社会养老保险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述为:个人养老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倡导合作互助,鼓励慈善捐助;保证个人利益,兼尽社会义务,是让参合人员在“不吃亏”的前提下享受政府补贴,而且还能享受利息收益,是“不可支取的养老存折”。在管理方式上,农村合作养老实行联合会运行模式,参加合作养老的人员都是联合会成员,享有一系列民主管理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
青县盘古镇北柳村白炳玉一家,共有13人加入了合作养老。白炳玉今年64岁,离合作养老受益年龄只有不到一年,按照规定,他交了3800元的养老金。虽然今年全家没有一人直接受益,但白炳玉却心甘情愿。他说:“我现在交了钱,从明年开始就可领取养老金了,不仅为孩子们减轻了负担,自己还受益,真是太值了!”
合作养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亲属连带”、“全村连带”。一方面,村里的参合率要达到80%,全村人才能纳入参合体系,同时,老人户口在本村的适龄子女、孙子女及其配偶要全部参合,老人才能享受到养老金。
“亲属连带”、“全村连带”的方法,为的是通过合作养老这个载体,培养人们尊老爱老、团结互助的公德意识。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引导中青年以实际行动向少年儿童传承传统美德;对整个社会来讲,这种“连带”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每月100元的养老金对城里有固定收入的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却够农村老人零花。北柳村党支部书记白祥林说,在农村,一个子女如果每月给老人50元零花钱已算不少,政府每月发给养老金,让老人们的腰杆挺直了,真是多少辈子也没听说过的新鲜事。政府都拿钱养老人了,自己的老人再不好好赡养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青县实施农村合作养老后,存在这种想法的人已非常普遍。
“民心工程”让农民老有所养 说青县农村合作养老是一项民心工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可以完全证明。盘古镇镇长梁燕松算了一笔账:对正常领取人来讲,从25周岁开始按总额4800元的标准缴纳参合基金,待达到65周岁就可以按时分期领取养老金,这样算来,加上利息,大概需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能全部领回个人所缴纳的本息,之后便纯“沾光”,拿的都是财政的钱。
苗家红告诉记者,这项新型农村合作养老制度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财政兜底。在全县参合率达到80%的情况下,预计平均每年县财政要拿出3000万左右的资金用于养老金发放补贴,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领取标准会随之相应提高,财政还要拿出更多的钱。
除了财政补贴资金,青县农村合作养老还设立社会捐赠,由县、镇(乡、场)村统一组织,采取经常性捐赠和定期捐赠、集中捐赠和分散捐赠相结合的方式,捐赠资金用于参合率达到80%以上村里应参合但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那些因病致贫、因祸致贫的特别困难人员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养老带来的阳光。
此外,青县农村合作养老在基金管理方面,确定了专业银行建立农村合作养老基金专用账户,青县联合会在银行设立支出账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联合会同时接受人大、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保证了基金管理的公开透明。
农村合作养老这个民心工程刚刚实行,就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截至目前,在青县349个村子中,合作养老缴费达到80%的村子已有223个。在盘古镇前阁上营村,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激动地说:“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政府为俺们养老,看病还可以报销一部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