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摘要】
彼得·皮特森说,老龄化社会将会使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宫崎骏的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说,“变老”是人类最残酷的惩罚。不管怎样,我们终究行走在这条路上,不管你愿不愿意,终将走向那被《老年潮》预言“发达国家中每4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5岁”的2030年。再没有任何一种趋势能像人口老龄化这样既坚定又必然地长期存在了:2020年,世界经合组织国家里将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
你的世界里只有爱情、欢乐、快节奏的舞会与永远燃烧不尽的青春吗?这或者只是我们生命的前半程———曾任美国总统咨询及重要财经机构负责人的经济学家彼得·皮特森在他的《老年潮》一书中告诉我们,人生应该还有后半程的真相———渐渐老去并在生与死之间忧患徘徊。
彼得·皮特森说,老龄化社会将会使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与社会危机。宫崎骏的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说,“变老”是人类最残酷的惩罚。不管怎样,我们终究行走在这条路上,不管你愿不愿意,终将走向那被《老年潮》预言“发达国家中每4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5岁”的2030年。再没有任何一种趋势能像人口老龄化这样既坚定又必然地长期存在了:2020年,世界经合组织国家里将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
毫无疑问,“4-2-1”的家庭阵型已成现今社会的主流。中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关于未来中国人口结构趋势的演变图显示:中国的人口已经从50年前以青少年为主的“锥型”,逐渐演化成现在以中青年为主的“棒槌型”,并将在50年后形成以老龄人口为主的“蘑菇云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6.96%。我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也就是说,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到2030年,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占36%以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目前30-40岁年龄段的人,未来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问题,这是否将成为你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老”?
第1页:
算账:你的退休金够养老吗第2页:
补足:体面养老还需“他山之石”
第3页: 明天您的养老依靠“谁”
退休后,究竟手上有多少钱才足够养老?一般来说,退休后每月收入能达到退休前每月收入的80%左右,就可基本维持老年基本生活所需,并保证一定的质量
这里有一个指标———“养老金替代率”,它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标准之一,通常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上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
眼下已经退休的父辈中,不少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在80%到90%左右,所以有人会盼着退休享福,因为退休后他们仍能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平甚至还能有所提高。
但对于没有退休的人来说,你有必要了解另外一组数据:我国现行的目标养老金替代率为58.5%。根据测算,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未来的20-30年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会下降到40%左右,其保障程度将远低于我们的父辈。
2006年1月1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自该日起,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一养老政策的调整,一来做实了个人账户,二来填补了社保基金的巨大缺口,尽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称,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不再出台其他的配套措施,这项改革使得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比例减少了3%,将直接造成今后退休后每月养老金的减少。
这里做一个计算:国家现行的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本养老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补贴组成。我们领取的养老金分为两部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上年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累计的1/120。由于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的3%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因此,假如一位职工每年交3000元的社保养老金,共交30年,那么个人账户累积为9万元。假如他领取养老金时当地平均工资为3000元,那么他领的养老金每月为:3000×20%+90000×1/120=600+750=1350元,养老金替代率仅为当地平均工资3000元的45%。而对于工资收入较高的人来说,退休金与目前收入的反差会更大,生活质量的折扣比例会更高。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在职收入在社会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其退休后的平均替代率在30%以下。
如果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恩格尔系数的30%-40%为“富裕”阶段的标准,那么届时的退休养老金则只够维持吃的需要———靠国家的基本社保养老,只能解决温饱。
专家建议,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年金保险、基金、股票、银行储蓄、债券、房地产等金融工具或实物投资,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
不少专家认为,企业年金的合理运作是解决将来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中国企业年金积累总量已达910亿,根据这一发展速度,有关专家预计,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全面启动后,未来3年内每年都将有1000亿元的年金规模,并且将保持30%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
但是,企业年金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也就是说,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所以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职工能享受到。现在,企业年金还仅仅在部分地区和国有企业中进行试点,以后的具体配套政策、税收优惠等现在还不明朗,其对退休人员养老费用的贡献以及目标替代率尚不可知。因此,想要依靠企业补充养老计划,还尚需时日。
虽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保体系的支柱,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带有社会福利性质,但由于其保障水平不高,只能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宏保险专家建议,想要过上优质体面的晚年生活,在制定自己的养老规划时,可考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弥补社保的不足。中宏保险新近推出的“丰裕年年”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很好的引导你重新排定自己的养老计划的产品。
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在投保自愿的基础上,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定期保险等,其中就长期确定的固定养老规划而言,商业年金保险无疑具有更多优势。在被保险人年老退休或保期届满时,由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按期支付养老金。客户在确定个人养老计划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想要的养老保障自主规划,灵活选择年金领取期限、领取程度和缴费年限等。
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当作一种强制储蓄的手段,帮助年轻人及早建立人生规划,避免年轻时的过度消费。同时,现在人们都开始注重自己资金的保值,也开始注重投资。商业保险不局限于单一养老的功能,而是顺应市场补充了很多新功能,如:分红功能、最低保障收益、设立投资账户等。而且商业养老险在购买的同时还可附带很多其他功能的附加险,如医疗、意外、健康等,使消费者得到更全面的保障。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不同侧重点去选择。
与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商业年金保险的核心优势在于帮助客户用确定的钱做确定的规划。退休养老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而且一定会面对的问题。年金保险就是让我们为明天必须面对的问题做一个确定的规划,为自己的将来准备一笔确定的现金,以保证将来生活无忧。
商业年金保险犹如个人养老规划的“守门员”。一般而言,基金、股票、房地产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预期,但同时伴随着的高风险也不容忽视。它们犹如球场上的前锋、前卫,冲杀在前的同时,也随时有“受伤”(亏损)的风险。商业养老保险恰恰具有“稳定可靠”的优势,确保用确定的钱去做确定的事。保险公司的资金所追求的是安全性和稳健性,从而实现财富的有效保值增值。年金保险犹如球场上的守门员,力保球门不失,不会领受黄牌,确保人生基本养老规划的实现。球场上不能只有前锋,没有后卫,更不能没有守门员。如果退休后你有很多钱,不妨把这些保险金当成自己的“小费”,反之,那保险金就是你的“保命钱”。同时,这部分养老金还是你自己花钱养的“孝顺儿子”,当老有所需时,它会尽心尽力照顾你,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预测说,到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1100亿美元。随着赤字不断增加,现行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也将难以为继。事实上,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政府不强制占用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仅凭社会统筹资金的年收入,将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养老金体系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的家庭模式表明一对夫妇要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经济负担不可谓不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上海市的大批独生子女父母将从2015年开始陆续进入60岁。另一方面,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且不论社会上逐渐显现的“啃老族”,单是扩招造成的大学生求职困境,便已使父母更多担心子女的自立———“养儿防老”的计划在大多数人那里,被宣告“靠不住”。
再看国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毕竟目前中国的养老主流仍是依赖当前的社保体系来进行支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的是,中国人口增速要大大快于人均收入提高,也就是“未富先老”。那么,谁来养活中国逐渐老去的庞大人口,中国现行的养老金体系是否能得以维持?
的确,中国的“未富先老”已成大众关心的焦点。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人口,退休人口的绝对数字和相对比例都非常惊人,养老金必定也事关重大。按照国际标准,以劳动力为15-64岁、即65岁为退休年龄来计算,中国退休人口目前1亿,到2025年将会达到2亿,2040年之后还会飙升到3亿。
以此比例来算,中国退休人口占比将从8%上升到25%。事实上,这一数字或许仍是低估了中国的实际退休人口数。因为现行中国男性退休年龄标准是60岁,女性是55岁,部分特殊工种退休还要早,50岁就可以。如果政府为创造就业岗位而对退休年龄不做修改,那么到2040年中国退休人口就将达到4.5亿,将占那时人口总数的1/3。
那么,退休人口增加会有多大负担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组统计数字显示: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在当前国际社会来看,这种负担是极高的。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丛树海教授表示,由于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我国赡养率越来越高(赡养率=退休职工/在职职工),根据他曾参加过的一个课题组计算的结果,预计2005~2010年我国赡养率将达到国际临界点25%,2040~2045年整个赡养率将超过45%。若不能解决好“空账”问题,今后将可能出现支付危机。
虽然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社会计划,但几乎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已经真正为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即使是美国,到目前为止,其政府采取的措施基本上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一个具体、完整的财政措施。事实上,有经济学家预计,在未来30年里,发达国家为了能够圆满解决其社会老龄化问题,必须为此多支出16%-19%的国民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