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将消费的热情投放到旅游上,当“银发族”潇洒走一回时,旅游市场迎来了新的“黄金周”,但由于老年旅游市场不成熟,“夕阳红”难以闪烁出夺目的光彩。在社会日益走向老龄化的今天,产业化的老年旅游路在何方?
“银发族”出游 如今一些有“闲”有“钱”的老年人,不再将目光紧盯在吃穿上,而是将消费的热情投放到旅游上。
63岁的沈女士就是其中一位,退休在家的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遍访祖国名山大川。近几年来,兴致盎然的她几乎每年都出游一趟,相继去了华东五市、山东、云南、海南等地旅游。
沈女士还对今后的旅游生活做出规划,随着年龄增长,她出游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此她优先安排到远处旅游,然后再在近处游览。
由于经常人在“旅途”,沈女士对旅游也轻车熟路。相对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更有时间,因此,沈女士一般都会避开“黄金周”出游,因为这期间旅游价位高,游客也多。对于“相中”的旅游景点,她都会从网上详细“考察”一番,选择合适的季节前往,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
外出旅游时,沈女士有时和老伴同行,有时和单位同事、街坊搭伴,一路上有个说话的人也不寂寞,且相互有个照应。如今沈女士俨然成了外出旅游的“智囊”,身边一些想外出的老人,出游前都来和她讨教一些经验。
金三角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9月,首趟从张家口南站发车的老年团专列,组团的老年人就有六百多人。此后,旅行社又连续组织了四次老年团,共发团近二千人。
蓝天旅行社经理李凤英介绍,该社为老年人设计的华东五市单飞单卧7日游,每周都能有10至20位老年游客前来报名。旅行社似乎已眺望到老年旅游“黄金周”的到来。
今年4月7日,宣化的王女士参加了深圳、珠海、三亚等10城市双卧14天游,让她没有想到,老年人出游的场面竟是如此壮观,同列火车上老年游客多达五六百人,分别来自张家口、宣化、下花园等地。
如今“常出去转转”已成为更多老年人的共识。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游客已占到旅游总人数的一成多。
“潇洒走一回”
老年人缘何越来越青睐于外出旅游?
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老年人一般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而旅游可以养生,游山玩水可以起到疗疾健身的目的。事实上,到海滨旅游对神经衰弱、贫血、偏头痛等老年患者有一定的好处;而高原地区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是风湿性关节炎、气喘病老年患者较为理想的养生旅游地。因此在旅游中养生、为养生而旅游成为老年人旅游的共识。
自然美景又可以怡情、养心,而旅游景点的一些历史人文景观也让老年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沈女士说,过去挣钱少,没有条件出去旅游。现在日子过好了,吃穿不愁,有能力将钱消费在旅游上,其实老年人只要身体允许,没有家务事缠身,出去玩一趟挺心宽的。
“现在老年人比年轻人还时尚、潇洒!最初我们是在同事鼓动下出游的,后来越玩越想玩,现在都玩‘野’了。旅游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让我们焕发出年轻的活力。”在市区某家旅行社内,前来咨询出游的一对老夫妇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
“花钱买健康、潇洒走一回”在“银发族”中渐成时尚。
鸿雁旅行社副总经理王巍丽介绍,老年人退休后,每天在家面对的不是老伴,就是儿孙,与社会交往日渐减少,生活单调。而外出旅游时能够接触更多同龄人,彼此有共同语言,短暂的集体生活,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使老年人的心理得到一种补偿。
她还认为,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一年当中哪怕只有一次出游,在旅游过程中碰到的一些趣事,都会让老年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津津乐道。
老年游迎来“黄金周”
据了解,我市仅注册的旅行社就达50多家。
王巍丽说,旅游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学生游,新婚游、团体游等由于市场激烈竞争,已经分不到更多“肥肉”。为了生存,各家旅行社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旅行社抱着“年龄歧视”的旧观念,认为老年旅游麻烦又赚不到钱,因此对这块旅游市场的开发几乎是空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老年人生活观念的转变,老年旅游市场显现蓬勃活力。
不仅市区,各县区报名参加旅游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大多老年人都能承受三四千元的出游价,不少老年人的旅游支出水涨船高,将目光瞄准境外游。
取消五一黄金周后,引起了旅游市场的变化,而“错时”经营老年旅游项目,可为旅行社增加效益。谁抓住老年人旅游,就有可能赢得市场先机,否则很可能会流失一座金山。嗅觉敏锐的旅行社开始注意老年旅游市场这片独特的风景,推出千名老人下江南、爸妈之旅、爱心老年团等层出不穷的旅游产品,让老年旅游市场热闹非凡,眼花缭乱。而迫于竞争,一些旅行社试图通过推出更加适宜老年人出游的方式来争夺客源。
过去只接收老年散客,到北京拼团。如今老年专列就停靠在家门口,从火车南站发车,全程不换铺,不换车,行李放在车上,白天在景点里玩,晚上在火车上睡,同行的都是本地人……此种方式更方便了老年人的出游。
老年游暴露问题
七十多岁的陈先生,今年4月参加了武夷山双卧9日游,老人坐火车到北京,然后在北京拼团赴武夷山,到达旅游景点后,当地旅行社原本应提供空调旅游车,由于只有10来个老人,就没有提供宽敞舒适的大巴车,而安排了只有十来个座位的小巴车。
由于当地路不好走,车况差,车内又拥挤不堪,陈先生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头晕站不稳,而当时老年团也没有陪同医生。一想到前面还有八天的“艰难“行程,陈先生担心身体吃不消,就终止了旅游,当晚乘火车返回家中。
有过这次不愉快经历的陈先生抱怨道:“说是老年团,其实跟普通团没有更大区别。”事实上,不少旅行社只是给一些普通旅游产品冠以“夕阳红”三个字,在旅游市场上,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与普通旅游产品大同小异。
在市12315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讲,在他们接到的旅游投诉中,有一半是老人投诉的。投诉的内容包括强制消费,导游离团,软卧变硬卧,未按约定安排火车中下铺等。一些老年游客还反映,规模较大的老年团有随团医生,而对于老年散客,旅游过程中并无随团医生。
老人旅游喜欢悠闲自在,放慢脚步,对人文、自然景观细细品味。然而,有些旅行社为了增加购物,往往压缩游览景点的时间,“赶鸭子”的旅游方式让老人们精疲力尽,玩得很累很无味。
一旦与旅行社发生纠纷,老年人只能息事宁人,旅游原本就是出去寻开心的,何必闹个不痛快,自己吃点亏算了。
而旅行社却说,现在老年人对旅游价格斤斤计较,使得旅行社没有更多利润空间,只能在服务标准上“缩水”。比如旅游团住宿标准一般在准三星以上,旅游景点的地接社选择城市周边的一些酒店入住,价格比市中心酒店要低,但住宿达不到老年游客的期望,容易产生纠纷。
更为关键的是,老年旅游往往忽视“安保”措施,一旦老人在旅游过程中发生困难、险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后果无疑会非常严重。
专业人士分析,尽管老年旅游市场商机很大,但眼下老年旅游市场还很不成熟,诸如老年旅游保险等相关措施亟待进一步改善。
量身定做“夕阳红”
旅行社只是将普通旅游产品减掉爬山、下水等的不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在行程上尽量安排火车,不安排飞机等,摇身一变就成了“夕阳红”旅游,其实,这些改变并没有体现出老人旅游的独特内涵。
据了解,国外旅行社非常重视老年市场,专门为老人开发项目和线路,老人旅游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无奇不有,旅游品质较高,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趣爱好的老年旅游者需求。
而国内老年旅游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尤其表现在旅游品质上,而我市的老年旅游产品也大体如此。
旅游正在成为老年人新的消费热点,但旅行社提供的老年人旅游产品和相应服务都相对滞后于这种迅猛增长的势头,老年旅游产品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量身定做的时代。旅行社只有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在产品上更能体现老年人的年龄印记,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才能促进老年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在社会日益老龄化的今天,予以这个特殊群体更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