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胡婷)近日,笔者在石家庄市高邑县东关村看到几位村民站在一面墙壁的前面,其中一位指着墙壁羡慕地说:“看人家多孝敬老人。今年要好好干,等家里富裕一些,我一定也多给老人一些生活费。”
这几位村民围着的是一块很大的黑板,几乎占据了整个面墙,上面用表格的形式将该村家家户户赡养老人的情况写得清清楚楚。每家老人及子女姓名的后面,有赡养情况的说明,包括谁跟老人住在一起,子女每年给老人多少粮食、多少油、多少煤,给多少赡养费、药费、水电费、给多少肉、棉花、粉条、豆腐,还包括老人的亲戚来了,孩子们怎么对待……公示栏上还列出了“光荣榜”和“曝光台”,对好的表扬,差的监督。像这样的公示栏,在东关村的主要街道还有两块,全村300多户的养老情况都在其中。
据了解,村里的3块赡养公示栏,唤醒了村民的敬老意识,在村里引发了一场孝心大比赛。看到别人家每月给老人出50元的养老金,自家只有30元,心里不是滋味呀!咱的标准也得往上提。公示栏上的数字这时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村民把它看成了自己的人品反映,谁也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近6年来,赡养公示栏上的养老标准已经整体提高了3次。
东关村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风尚,已化为高邑全县人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巨大动力,知情明礼、知荣明耻的道德之苗在全县乡村生根开花。该县的孙家庄、五百村等村不仅建立起了养老公示牌及赡养老人档案,还完善了养老保障机制,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由村里为其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金,年龄每长一岁,增加100元。西马闲村的宋玉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东邱村的王美枝不嫌脏、不嫌累,为公爹端屎接尿,喂水喂饭…… 越来越多的好儿媳在高邑县乡村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