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有所养 少有所教 病有所医 贫有所保
临城改善民生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临城县界沟村村民李金荣没想到自己住院看病花费的3469元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1002元的报销。这对他因病致贫的家庭来说真是莫大的帮助。去年12月份,李金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患病,按照规定,他的医药费得到了40%的报销。
李金荣也许并不清楚“民生”这一当下热门词汇的内涵,但去年以来,他和全县数千名弱势群众一样,享受着县委、县政府的扶助和支持,享受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临城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其中全县GDP和全部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9.9亿元、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26.5%。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真正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特别要让老、幼、病、贫等弱势群体都能生活无忧。为此,临城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广泛调研,推出了一系列扶助弱势群体的新政策、新举措。 让老有所养,贫有所保。该县全面实施城乡低保制度,让城乡困难户的生活都有保障。2007年,全县1374户2280名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月的保障金由100元涨到120元;1143户1524名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每月补差额20元左右。对于农村五保老人则实行集中供养,去年该县高标准建设了全市第一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县级中心敬老院——西竖中心敬老院,使该县西部山区4个乡镇的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此外,还做到让90岁以上社会老人和85岁优抚对象寒有棉衣,饥有米面油盐;让1945年以前入党的农村老干部也按规定享受到生活照顾。
让病有所医。为解决群众看病难和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自2006年12月起,临城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县已有15万农民办理了参保手续,参合率达90%以上,参加合作医疗后的农民生病住院后可以按补偿比例报销35%和5O%的费用。农村五保户、低保户也全部纳入合作医疗。与此同时,努力完善农村三级卫生院所,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去年,争取国债资金160万元完成了中医院病房楼改造项目,极大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环境;今明两年计划新建和改造5个乡镇卫生院,并使全县315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药房、诊室、治疗室三室分开的标准。
让少有所教。为解决贫困子女上学难问题,该县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扶助行动,多渠道融资支付贫困学生上学费用。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1.8万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市福彩资金,扶助贫困大学生。2006年,该县53名考入本一类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得到6-4万元的资助;县妇联则对全县贫困女童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在号召全县科级女干部每人拉手结对救助一名贫困女童的基础上,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救助。几年来,先后争取资金30余万元,累计救助贫困女童1000多名。( 赵英丽 刘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