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社会化养老:中国需要670万张床
        正文浏览次数:893
  2014/12/11 0:13:2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不管你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所以,养老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近日,记者对中国社会化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访了有关专家,对正在逐步推进的中国社会化养老进程作了进一步的了解。
 
  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34亿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而‘以房养老’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8月6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强调。
 
  刘蕴华的话被许多老年人的亲身经历所证实。
 
  71岁的王鸣既有房子又有儿子,但她还是愿意去老年福利院。在北京金梦园福利院,每天晚上都有固定的医护人员给她按摩。王大妈说:“因中风引起半边身体麻木,可两个儿子在国外,这病只能在电话里跟他们说说,根本解决不了眼前的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演乐胡同的张树贵老先生今年78岁,虽然腿脚利落,但他前些天患上青光眼需要立即手术,家里3个子女却没有一个能抽出时间带老人去医院看病。“医生让我下次再来看病时,一定让子女跟着,你们怎么谁都没时间?”老人在电话里向自己的子女们抱怨着。 在北京朝阳区天乐老年公寓,张树贵指着医生给他开的各种药说:“这不,刚做完眼睛手术就来这里了。在老年公寓,起码随时有人管我呀,不用担心儿女们没时间照顾我了。”
 
  王鸣和张树贵的情况,只是全国老年人所面临各种困难的缩影。
 
  据权威资料披露,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这就迫使我国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要解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刘蕴华说。
 
  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需要 由福利模式的养老保障步入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已是大势所趋。
 
  大连工人养老院院长张静波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首届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经验论坛”上,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大连工人养老院过去是以接受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为主的福利性养老院,现在,通过引入“亲情式服务”等工作机制,创出了品牌。2002年,他们兼并一所经营不善的个体养老院,成立小平岛分院,开创了大连市乃至东北地区公办养老院与私营养老院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先河。这样,社会养老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原来小平岛仅有50张床位。现在增加到100张,而且在养人员入住率达100%%,知名度不断扩大。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介绍,民政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作为社会福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近几年,民政部加大了政府社会福利化,特别是提出了养老服务社会化。
 
  2005年,民政部在青岛召开了养老社会福利化启动会议。2006年,在大连召开了工作经验交流会。民政部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还要召开一次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推进会。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养老社会化,但缺政策、缺制度、缺资金、缺少新的养老观念等问题依然存在。”刘蕴华说,“据调查,在1.34亿老人中,想住养老院的占5%,这样就需要有670万张床位才能满足。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70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 针对在推进社会化养老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分析说,需要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实体多样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发展。 那么如何去落实?张明亮认为重点是两个方面:

  一是在目标上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福利服务的体系。

  张明亮说:“因为中国的老年人有自己的养老传统。据民政部调查,95%%的老年人还是希望在家庭养老,在社区养老,所以我们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居家养老又区别家庭养老,居家养老要提供社会化的服务,要依托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二是在措施上,政府要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参与养老事业。 张明亮认为,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就要出台政策来支持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事业。对贫困家庭、三无对象等政府应该买单,这也是一种方式的创新。

  据记者了解,内地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比如在上海,每新设一个床位,市政府就给补贴5000元,区政府及社区也给补贴,北京也有类似做法。各地现在都在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些补助的政策、条件和措施。就是民间兴办,也有补贴。

  “据2006年统计,我国农村的敬老院有3万多,真正国家办的福利院只有1400多个,靠民间力量、社会力量办的养老机构已经占了大多数。民间兴办养老院正在逐年增长,而且非常快。”张明亮告诉记者。
(张敏/文)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