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影响及对策
正文浏览次数:981
2014/12/11 0:13: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伴随着山东省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明显增多, 截至2005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9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98%。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的形成,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出现了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的趋势。在一些高度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已经发生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期,现阶段山东省并没有感受到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未来十几年内劳动力供给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少儿扶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虽上升但速度比较慢,因而人口总抚养比短时间内将进一步下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山东省面对的仍将是劳动力的过剩而不是劳动力不足。其次,影响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会降低,而年长者的比重会上升。最后,引起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山东省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2.对社会保障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由于人口老龄化,未来每个成年人所要负担的老年人数在增加,一对中年夫妇抚养一名(或两名)子女,赡养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情况将很普遍,即使这些老人在经济上不需要子女负担,但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的慰籍,也会成为这些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高龄老人、病残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数量会明显增加,其中单身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户也越来越多,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模式是一项紧迫和重大的课题。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储蓄的影响
不同年龄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一储蓄倾向,因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消费一储蓄比例的波动,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增加,储蓄倾向降低。这种转变的后果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消费需求,包括用于老年人口的公共消费支出将会增加,社会消费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个人和家庭储蓄减少。虽然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但在今后5~10年内,以下因素将抑制我省个人消费倾向,而促进个人储蓄的增长:首先,我省目前仍处于人口老龄化初期,虽然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仍保持上升势头,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储蓄关系的转化。其次,养老金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或完全积累制的转变将会促进个人储蓄的增长。第三,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将增加人们的储备性储蓄。一旦制约因素得到改善,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将迅速增加,对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消费政策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4.对社会需求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将引起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我省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其中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大大快于低龄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老龄产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是现实而巨大的,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龄人口的社会需求也成为社会的共识。但目前老龄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首先,目前老年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口的购买力和消费倾向的相对保守性。其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不完善,抑制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第三,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滞后。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突破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是推动老龄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得如何对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的“银发浪潮”来势凶猛,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在诸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老年人口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我省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出现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需要保持较快而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社会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期”这一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将经济总量这一蛋糕做大,为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进行储备。近期内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积累和投资还不会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社会积累比例的下降将成为可能。
2.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养老中的作用。根据笔者2007年2月在济南市历城区进行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4.9%;;在居住方式调查中,64.8%的老年人愿与子女同住,其余35.2%老年人虽愿意自己居住,但最好与子女毗邻而居。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心态普遍较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对子女要求也不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老年人还都将在家庭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因此家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养老作用,家庭作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单位,是养老理想的场所。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尽快建立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社养和家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随着老年人口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应充分研究老年人口市场需求特征,加速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以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发挥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把握老龄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寻求老龄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正确处理老龄产业赢利与公益性的关系。
4.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我省地域间社会经济条件有显著差异,老龄化程度也有所不同。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年长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