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项遗产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正文浏览次数:1007
2014/12/11 0:12: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省三项遗产榜上有名。分别为流经我省和北京、天津等八省市的大运河,作为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之一的徐水县刘伶醉烧锅遗址,作为元代都城之一的张北县元中都遗址。昨天,记者就这三处遗产采访了省文物局毛保中处长。
据介绍,刘伶醉烧锅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制酒车间,于1997年7月被发现,经专家考证,遗址年代为金元时期。2001年2月,被评为第四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北长60.5米,东西长85米。地表遗迹包括仍在使用的16个发酵池和一口古井。在地下的万吨酒库,依然保存着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的木制酒海和清代的青花水缸。通过发掘的遗迹和遗物,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完整的酿酒作坊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研究中国发酵酒向蒸馏酒的演变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看,刘伶醉烧锅遗址是中国最早的蒸馏酒发源地之一。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东南距张北县城15公里,俗名“白城子”。遗址地势平坦,东、南、北三面为广阔草滩,安固里河东绕,狼尾巴山西立。2001年6月25日,元中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中都遗址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3110米。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三城自内而外呈“回”字形相套。宫城、皇城和郭城内均有建筑遗存,其中宫城内建筑遗存最多,地面可见的有30余处。
河北境内大运河地处华北平原,背靠燕山山脉,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总长435公里,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汇处——杨洼闸,由零点界碑处进入河北,流经天津境内,基本上依隋代永济渠向南行至邢台市临西县教场村,永济渠与鲁运河在此交汇,途经廊坊市的香河县,沧州市的青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和沧州市区,衡水市的阜城县、景县、故城县以及邢台市的清河县、临西县等十二个县市。河北大运河的历史肇始于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军事的需要,而开凿、疏通了一些运河。他首先在北方开凿了白沟、平虏渠等运河,成为今后永济渠的一部分。隋代开凿的永济渠是今天河北大运河的基础河段。开凿时间在公元608年。元代,京杭大运河正式形成,临清以北永济渠河北段的河道没有大的改变。大运河河北段基本上保持了古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面貌,具有运河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所应具备的原生态、原真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粹。
据悉,国家文物局已将最新的《预备名单》提交教科文全委会,由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 记者王庆芳 通讯员冯立新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