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60年冬天,李平和刚考入宁晋县师范,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缺吃少穿,农村吃大食堂,每个成年人每天只有七八两的定量供应,每顿到生产队食堂里领掺了糠菜的干粮,几个月吃不上细粮,人们饿得面黄肌瘦。他幸运地考上县师范,吃上了每月27斤的商品粮。一周可有两顿改善,每人每顿改善时可分到三个馒头。
按说,他把三个馒头全吃了也填不饱肚子。但当他吃上盼望已久的白馒头时,就蓦然想起在家忍饥挨饿的父母与老奶奶。为了尽一点孝心,每次改善时他都会省下一个馒头,多喝两碗汤填饱肚子。这样,一连节省了两个月,居然积攒了十几个白馒头。因时值冬季,这些馒头都没变质。于是,他步行30公里,把馒头带回家,送给父母和奶奶时,全家人万分激动,老人的眼泪掉个不停。母亲说:“儿啊,你这么小就这么孝敬,真没白供养你!”
李平和一心想着如何让父母长寿,照顾母亲很耐心,心也很细。有一年,母亲患病住院,他日夜陪护,老人康复后,一直活到了92岁。
【感受】
顺就是孝,老人有错也不要争吵
李平和当兵近40年,两个女儿也很孝顺。他常对老伴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女孝敬,也是他们尊老敬老的善报。他认为,孝敬老人要从小培养,像小树一样从小在心里扎下种子。
一般老年人爱唠叨,有时对某些问题看法片面。李平和认为,当感到老人说的不对时,或是说错话办错事时,做儿女的不要当面去争吵,论个你对我错,让老人下不了台,可事后心平气和的去交谈。顺就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