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 (记者 李琛奇)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长,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我国的人口结构现状和养老传统习惯,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代表在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认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布局是,90%的人居家养老,7%的人在社区养老,3%的人在养老机构养老。
“在城市建设中,虽然要立足当前,解决一些年轻人的住房、医疗等城市服务需求。但同时也要着眼长远,在城市功能设计时,考虑到养老因素。否则到若干年后再去改造,成本就会大很多。”陈传书告诉记者,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一个城市如果老年人宜居,其他人群也宜居。”
陈传书认为,在保障房建设时,应该划出一块作为老年住宅,按照适合老人生活的标准去建设专门的老年社区,原来的房子由年轻人去住,租金或者卖房收入用以补充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在一些物业管理较好的社区,由政府扶持物业公司发挥基础管理作用,组建为老家庭服务网络,而且社区内还应该有老年日间照料机构。
同时,陈传书表示还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明确保障的范围,只投资建设少量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用于保障最基本人群,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满足不同需求的、不同特色的养老服务交给市场。”
责任编辑: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