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涉老时政
咸阳彬县农村互助幸福院让1.8万名农村老人受益
        正文浏览次数:836
  2014/12/10 23:19:56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西部网讯 “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南方打工。家里的事,他们顾不上,我也顾不住。衣食住行不便倒也罢了,最怕有个灾病什么的。真没想到老了还能活得这么舒心,幸福院里吃得好、睡得香、不寂寞。老头儿、老婆儿你帮我,我帮你,像是一个大家庭。”这是7月8日,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彬县召开时,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新民镇东坡村幸福院里69岁的耿继文大爷动情的言语。   耿继文是彬县新民镇东沟村人,是一名退伍军人,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他和老伴两个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村“空巢老人”。他和本村26名老人一起,就住在这个被称作“互助幸福院”的小院里。这是今年4月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投资28.6万元建成的,配有卧室、厨房、餐厅、读书室和娱乐室等。他和每天许多上岁数的人来这里,一起聊天、下棋、打扑克、看书,虽然儿女们都没在身边,但有这么多同龄人相互陪伴,精神上很充实。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彬县较为突出,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万多人,已占全县人口的11%,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要求,从2009年开始,彬县科学谋划社会养老工作,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确立了就近养老、互助养老的基本思路,采取政府投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民房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改建、扩建农村互助幸福院,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居住、养老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56处,服务覆盖面达到全县124个村1.8万名农村老人。   在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力度的同时,发展“朝至夕归”日间照料、社区日托养老模式,逐步形成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为依托,敬老院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新格局,让更多的老人分享彬县发展成果。   “你看,这是我们大伙开辟的菜园子,种有黄瓜、辣椒、豇豆、西红柿和茄莲。这些蔬菜生虫从不打药,全靠我们动手捉虫,绝对绿色、环保、无公害!”在彬县水口镇张家堡村幸福院里66岁的张玉兰老人自豪地介绍着幸福院的小菜园。菜园不大,但品种却不少。园子边,老人栽的西红柿和辣椒红绿相间,格外喜人。   在张家堡村幸福互助院里,像张玉兰一样的有16人,他们大多是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后顾之忧,彬县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群众参与、互助服务”的思路,采取“集体建院,自愿入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建院模式,从2011年开始,彬县利用农村学校布点调整后的空校舍,先后在龙高镇、炭店镇、水口镇、北极镇、太峪镇5个镇的13个行政村,改造试点建设了村幸福互助院、日间照料和社区日托三种社会养老模式。在城区改建试点集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餐厅等于一体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设置床位22张,并对其进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努力打造老年人颐养天年的温暖之家,让众多的老年人和“鳏寡孤残”者住得舒心、过得安心、活得开心。   在彬县,像这样的民生工程,有很多。农村互助幸福院只是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彬县民政局局长乔海峰说:“到“十二五”末,我们将全面完成“1516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县建成1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有效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让民生惠及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的方方面面”。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