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大 待遇低 管理差 稳定并扩大养老护理员队伍迫在眉睫
正文浏览次数:711
2014/12/10 23:17:4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本报讯 记者蓝青报道 “我国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素质越来越低、来源越来越远。养老护理员待遇普遍偏低,职业发展通道窄,社会地位低,岗位缺乏吸引力。政府应尽快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待遇,稳定现有人员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英国繁荣基金的支持下,从2012年6月起开展“加强中国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先后对重庆、广州、杭州以及北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与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老龄办等相关部门交换了意见和看法。目前课题组取得了一定的调研成果,并提出了上述对策和建议。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人33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9%;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5%。按照每3位不能自理老人需要配备1名专业护理人员估算,我国需要1100万护理人员。在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社会养老需求显著增加的现实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专业护理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近些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制度框架已具雏形,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但迅速发展的老龄化形势仍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很大的困难。比如: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滞后,养老服务定价机制不合理,服务标准化、服务对象资格审查、严格的质量监管几乎空白等。在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项目组发现,不仅养老机构面临较大的人员缺口,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由于起步晚,专业护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而在农村地区则是严重缺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低、岗位缺乏吸引力,待遇普遍偏低、提升空间有限。
面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建议,政府应出资补贴社会保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加强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培训,尤其是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护理方面;建立专业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历评价标准,制定职位提升规则,并确保其工资与职业等级挂钩;通过公众宣传及授予荣誉等办法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建立包括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康复理疗师等在内的养老服务职业群体;逐步对海外开放服务培训和服务提供市场等。
而对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我国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即将出台相应对策。据参加项目发布会议的民政部官员透露,国家将从规划、立法、具体政策、管理等几个方面找到解决办法。政府将简政放权,从服务的直接提供方转为购买方和监管方。将立足于服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提供护理补贴。国家将建立专项养老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给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养老护理员方面,要扩大专业培训,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职业上升通道都将有明确要求。
英国驻华大使馆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今后英国将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继续进行有关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合作,以便得到更多可以分享的成果。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