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河北省饶阳县老年协会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规范,从自娱自乐到管理社会事务、抢救弘扬文化遗产的全面发展的新路子。该县共有197个村子,其中134个村老年协会非常活跃,已经成为老人们竞相加入的幸福乐园。
一、文化兴会,丰富留守人员的晚年生活
饶阳县是一个文化大县,各类文体活动十分活跃,传承悠久。近年来,该县老年协会结合实际,多方筹措资金,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深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喜爱。
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日渐增多,为了丰富提高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使其增加归属感和幸福感,饶阳县提出将老年协会办成“老年幸福之家”的目标。各村老年协会注重吸收村里有威望、辈分高、号召力强的老人担任老年协会负责人,使其担当起组织者、宣传者的重任,将全村老年人吸引到老年协会周围。同时,该县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确立了“文化兴会”的理念,由老年协会精心组织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消除老年人的寂寞感,增加他们晚年生活的乐趣。大城北村老年协会几位成员分别担任该村老年秧歌队、老年梆子剧社、老年读书写作小组负责人,根据农事繁忙程度,自主调剂时间,经常性组织书法比赛、乒乓球比赛、戏曲表演等活动。该村老年秧歌队活动成为周围几个村庄的文化亮点。每到傍晚,老人们就来到老年协会办公的文化大院舞动彩绸,敲响锣鼓,自娱自乐。西里满村老年文艺演出队在该村老年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全套锣鼓家伙什儿和演出服装,先后排演了3部传统大戏,并根据时代要求,编写了三句半《夸夸驻村工作组》、《人见人夸好儿媳》等新剧目,每逢春节、元宵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会组织起来在本村及周边村庄演出。他们的节目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说的是身边人和身边事,倡导的是文明新风尚,很受当地农民欢迎。村两委班子也对老年协会工作给予很多支持提供了很多方便。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晚年生活,也增加了参与家乡建设的成就感。
二、参与村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近年来,饶阳县各村老年协会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原则,在县老龄委和乡镇村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参与和谐新农村建设,在移风易俗、老年维权、纠纷调解、环境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进了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饶阳县大多数老年协会骨干力量是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或村中辈分较高的热心人。经过几年实践,村老年协会已成为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参谋和助手,许多村务都得到了老年协会的支持和配合。饶阳县西张保村有230多户,970人,随着经济发展,红白事相互攀比现象日趋严重,放鞭炮、扯大孝、唱小戏、摆宴席,造成极大浪费。村老年协会的几位老人挨家挨户做工作,推动了该村丧事简办的顺利进行,将原来的封建陋习改为“一朵白花送亲人”的文明新风。五公村、大城北村、崔口村、耿口村等各村老年协会也积极借鉴西张保村先进经验,在加强老年协会硬件建设的同时,将老年协会与红白理事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合为一体,实现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即整合了机构资源,又使老年协会更多参与老年维权、移风易俗、纠纷调解等活动。自2008年以来,饶阳县各村老年协会先后组织了“入户走访看孝行”、“晒被子比孝心”、评选“家庭和睦星”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入户走访,看老人被褥是否干净、生活用品是否齐全、有病药费是否得到解决等,深挖好坏两方面的典型,涌现“全国孝老敬亲模范”田桂荣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大力倡导了乡风文明,营造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饶阳县自西汉建县,该县劳动人民凭借聪明的才智,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式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濒临消失的风景。为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该县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扎根群众、联系广泛的“民间草根组织”特点,依托老年协会的人才优势,大力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2012年10月,饶阳县北张保村老年协会会员李兰捆,将两面分别刻有“文化兴国”和“十八大”的透视镜送到该村老年协会。透视镜是一种能产生特殊光影效果的铜镜,在我国已经失传千年。1981年李兰捆偶然接触到这门技艺,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在1989年将透光镜复制成功,在当地引起轰动。为使李兰捆安心钻研透视镜,该村老年协会为其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不仅帮助其处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是组织有共同爱好的老人与其共同研讨,进行笔记整理,使透视镜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在失传千年之后重新焕发风采。
近年来,该县各村老年协会还对将近失传的王岗宫灯、许张保鼓谱、吕汉评剧、郭村舞龙、官厅彩狮、沃地戳脚拳、饶阳内画和景泰蓝手工制作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进行了保护性挖掘,不仅组织老艺人回忆整理材料,还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传统艺术重放异彩。目前,王岗宫灯已经成功复制,成为饶阳喜庆节日的新亮点;许张保鼓谱已整理出100多小节;吕汉评剧团整理编排了5部传统大戏,并在河北电视台播出。大城北、西里满等30多个村的老年协会也组织了农民剧团和锣鼓秧歌队,在继承中寻求突破,编排了跑旱船、二鬼摔跤、舞龙灯等许多新节目,赋予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以新的内容,在衡水市花会表演中屡屡获奖,老年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的认可,被广大群众誉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银发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