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介绍了我国去年卫生支出、各类传染病发病数、新冠发病人数等情况。这也是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核心指标的一次全面盘点。
全国卫生总费用达72306.4亿元
全国卫生总费用相比2019年有所上涨。
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72306.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1998.3亿元(占30.4%),社会卫生支出30252.8亿元(占41.8%),个人卫生支出20055.3亿元(占27.7%)。人均卫生总费用5146.4元。
相比之下,201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65841.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8017.0亿元(占27.36%),社会卫生支出29150.6亿元(占44.27%);个人卫生现金支出18673.9亿元(占28.36%)。人均卫生总费用4702.8元。
202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7.12%,这一比例在2019年为6.64%,2018年为6.43%,2017年为6.36%。
居民平均每人就诊5.5次
那么,去年中国居民每人平均去了几次医院呢?
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比上年减少9.8亿人次。2020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5次。
2020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3.2亿人次(占42.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2亿人次(占53.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0亿人次(占3.0%)。
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24.4元
那么,老百姓的医药费花销是什么情况呢?
根据公报数据,2020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24.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11.6%,按可比价格上涨8.8%;人均住院费用10619.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8%,按可比价格上涨5.2%。日均住院费用1122.6元。
另外,2020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26.9元)占39.1%,比上年(40.6%)下降1.5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786.6元)占26.2%,比上年(27.5%)下降1.3个百分点。
2020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10.7%(当年价格),人均住院费用上涨5.6%,低于公立医院病人费用涨幅。
4634人因患新冠肺炎死亡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我国传染病病种增加至40种。
2020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67万例,报告死亡2.6万人。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2%。
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5%。其中,艾滋病报告死亡数超过1.8万。
去年一年,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发病数为87071例,死亡4634人。
不少传染病发病数显著下降
去年一年,不少传染病发病数有显著下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2019年为1286691例,2020年为1138781例,下降了147910例;肺结核发病数2019年为775764例,2020年为670538例,下降了105226例;登革热发病数2019年为22188例,2020年为778例,减少了21410例。
艾滋病发病也下降明显,由2019年的71204例下降为2020年的62167例。记者查询了我国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期统计公报,前9年,艾滋病报告发病数均呈递增趋势,2020年是10年中首次艾滋病报告发病数下降的年份。一些地区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与2019年相比,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67.9%,为近5年最低。
设临终关怀科的医院超500个
《公报》显示,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婴儿死亡率5.4‰。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6.9/10万。数据显示,与上年相比,三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外,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2642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院510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共有7.2万对;两证齐全(指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备案,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共有5857家。
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
本次发布的公报还涉及到了公众关心的生育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7.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46。
2020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224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1535.1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60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2.9万户。(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等)
我国儿童青少年 近视率过半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7月13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情况。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
再那吾东·玉山说,2020年上半年全民居家抗疫减少了户外活动和放松眼睛的时间,对近视防控工作带来挑战。为全面评估近视率情况,2020年9月到12月国家全面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覆盖全国8604所学校,共筛查247.7万名学生。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
再那吾东·玉山说,近视低龄化问题仍然突出。2020年9月至12月国家全面开展的近视专项调查显示,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幼儿园和小学是我国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
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
再那吾东·玉山表示,高度近视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是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2020年9月至12月国家全面开展的近视专项调查显示,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