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强化第一重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是实现老有所养的重要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代表委员们认为,这意味着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障网织得更牢固。
“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的第一重保障,政府的责任是要确保其公平可靠,能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给居民吃下养老的‘定心丸’。”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说。
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委员认为,应继续采取多种方式,为养老金拧紧“安全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如何实现全民参保目标?郑功成建议,一是要加快全国统筹的步伐,打破地区分割的碎片化状态,促进制度的统一性。二是要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减轻企业和参保人员的负担。三是要从缴费方式、缴费渠道等方面,创新养老保险经办机制,建立适合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的代扣代缴方式。
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代表委员们认为,实现老有所养,应增加有效供给,提供更加多元的养老服务。
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代表认为,可以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优势,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增加养老服务供给,还需要激发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黄玉林建议政府在水、电、气、房租等方面,对民营养老机构给予优惠,为企业减轻负担。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解决其融资难题。
益西达瓦建议,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审批环节,降低养老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让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促进养老服务优质化、精细化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养老服务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优不优”的问题。
益西达瓦表示,应尽快制定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改善养老院服务质量。
代表委员们认为,养老服务要更加精细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黄玉林建议国家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制定专门补助政策。郑功成认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老年人的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走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并举的道路,政府要夯实制度基础,同时主导社会化、促进市场化、助力多元化。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