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筝“横跨”南湖
一条长约270米的风筝“横跨”在南湖水面上,在夕阳的余晖里,这只风筝上悬挂的近150个五光十色的小风筝闪闪发亮,与身下波光粼粼的湖水交相辉映。在众人的惊叹声中,一位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娴熟地放飞着自己制作的这只名为“彩虹”的风筝,风筝在微风中越飘越远,犹如一条彩带掠过长空。
9月12日,记者在南湖公园偶遇了正在放风筝的沈先生。据沈先生讲,他年轻时就很喜欢放风筝,如今退休了,这一爱好他一直没丢,而且他还尝试着自己做风筝,2008年奥运会期间,他制作的“万国旗”风筝和“56个民族”巨型风筝等都是其得意之作。
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沈先生并未停止手中放风筝的动作,只见他一会儿向后轻轻地拽一拽风筝线,一会儿又灵巧迅速地连续放飞多节。据沈先生讲,他制作这个“彩虹”风筝用时半个多月,而且制作这个风筝时需要不少“技术含量”,“你看,比如支撑每个小风筝所用的细竹条就很有讲究,它中间一定不能有竹节,如果有竹节,那么在高空的时候风筝就很容易断裂,并且由于竹节自身的重量,会导致风筝的自身平衡很不好把握。再比如说,穿起风筝的线也有讲究,最高空一段的线一定要又细又轻,这样风筝才能飞得高,最上面的线选用的是细鱼线,接近底端的线要逐渐加粗。”
在选择放飞时间上,沈先生也道出了自己的理由,“12日是中秋佳节,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全家团圆,一同到户外游玩,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助助兴,增加点节日气氛。”
据沈先生介绍,“彩虹”放飞后会在天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果空中风小些的时候,风筝最顶端的部分会随着气流上升,整个长龙会呈现出笔直向上的状态,“你看现在风筝的顶端是向下的,好像在极力伸向对岸一般,就说明此时的风力反而在加大,看起来很神奇,而这就是放风筝的魅力。”沈先生一边向围观的游人解释着,一边骄傲地看着自己的得意作品。
记者 周东魁 助理记者 王洋 倪川 编辑 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