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贵网8月30日讯(黔中早报实习生 江佳良 王黔)刘晓红,贵阳市南垭路红岩新村的一名普通妇女,她和丈夫照顾一位手脚残疾、口齿不清的拾荒老妇人长达7年……
现在老人去世了,刘晓红夫妇两人就像老人的儿女一样,亲自为老人安排了“最后的归宿”。
村里来了位拾荒老人
刘晓红夫妇两人现在都没有正式工作,只是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小商铺,做点小生意。
刘晓红回忆说,她是在2004年的一天看到这个老人在附近拾荒的,“看到她的时候,真的觉得她很可怜。老人身无分文,口齿不清,左边身体还有些不便,一双破鞋里两只脚上长满了脓疱。”
看到老人这么可怜,刘晓红和老公王忠德想到已经过世的母亲,心里感到十分酸楚,就把老人接回家了。回到家打来热水,帮老人洗脚擦药。刘晓红家中还有闲置的房屋,两口子就商量腾出一间屋子给老人居住。自此,这名拾荒老人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有了一处栖身之地。
“她说她叫李鸣凤,是从织金县来的,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60岁了。” 刘晓红回忆说,老人说她从小就没有父母,相依为命的老公和女儿都已经去世了,她是被老公的大哥骗到贵阳后遗弃在这里的,然后就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老人生活有着落
老人的遭遇让红岩新村的村民们非常同情,大家平时都尽量给她提供帮助。村民刘先生说,在村里面,刘晓红家两口子对老人最好。
老人起初是自己生火做饭,刘晓红知道后,担心上了年纪的她做这些事不方便,就每天做好饭菜给她送过去。村名们还说,他们经常看到刘晓红帮老人洗衣被。
去年春节,老人买了一斤白糖送给她家,被她和老公婉拒了。“这情太重了,我哪吃得下哟,她用的是捡破烂挣的钱买的。” 刘晓红说。
老人平时经常弄丢捡破烂卖得的钱,从2007年上半年起,老人就将钱交给刘晓红保管。“最开始放的是10元,积攒到最多的时侯,有150元。”刘晓红说,老人平时的开支全部找她拿。为了避免出错,她还叫村里另外一位村民刘桂兰一起保管。有一次,老人找她们拿了50元后,花25元买了苹果和香蕉,担心她会将钱弄丢,刘晓红又将剩下的钱要回来保管。现在,刘晓红手中存有老人让她保管的105元钱。
自掏腰包办理丧事
“李阿姨走得太突然了,能在她有生之年给她一些温暖,我觉得心里好受些。”“虽然她无儿无女,但她走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在,相信她一定不会孤单。”刘晓红悲痛地说,老人是在今年8月16日去世的。
刘晓红说,老人的身体一直不好,今年2月份的时候,饭也吃不下了,头脑也变得有些不清醒了。
“5分钟之前还好好的,突然我老公就打来电话说老人不行了。”刘晓红说, 8月16日下午6点左右,老人吃了一碗鸡蛋面,还喝了一杯红糖水。本来想让老人家把身体搞好点,想买只鸡给老人补下身体的,没想到老人突然就去世了。
“她们一家都把李鸣凤老人当作自家人一样,这次办丧事也是他们亲自负责操办的。”村名王先生说,老人虽然经常出去捡些垃圾卖,但根本不足以支撑生活所需。老人去世以后,刘晓红夫妻自掏腰包,为老人安排后事,直到老人下葬。老人握着刘晓红夫妻的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心中应该没有遗憾了。作者:江佳良 王黔 来源:黔中早报 编辑: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