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99岁老人茅庵居住45年 70岁创业后捐百万资产
        正文浏览次数:132
  2014/12/13 11:53:4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住了45年的茅庵,99岁的刘嘉老人内心很充实。   住了45年的茅庵,99岁的刘嘉老人内心很充实。

 


  13年前本报曾经报道其事迹

 

  如今,99岁的刘嘉老人帮助他人仍不停息

 

  □记者 尚杰 通讯员 徐光亚 文图

 

  刘嘉老人70岁开始创业,成功后将百万余元资产全部无偿捐献;83岁当选全国劳模,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13年前本报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如今,99岁的他依然热心帮助乡邻、捐资助学。近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近刘嘉老人。

 

  他与大河报有不解之缘

 

  老人的家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一个叫五虎刘的小村庄。走进刘嘉老人的家时,老人坐在椅子上,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纸。

 

  “我特别感谢大河报!”本报记者自报“家门”后,被老人紧紧地拉着手,很长时间没有放下。1998年4月,刘嘉老人的大儿子不幸患上癌症,由于此时老人已经捐献出了全部家产,没钱给儿子治病。当时本报驻平顶山记者了解到老人的窘境后,当即刊发了一篇题为《昔日百万资产献集体,今日经济拮据需救助》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替老人解决了这一难题。

 

  70岁创业,成功后捐出百万资产

 

  刘嘉在解放前曾当过18年国民党铁路警察。解放后进入西南军政大学进修,受过刘伯承的教诲。1952年11月,在部队享受正团职待遇的他,转业返乡,谢绝了组织在省城安排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回到了平顶山老家,当起了普通农民。那一年,刘嘉40岁。

 

  谁也没有想到,刘嘉在晚年奏出了更精彩的篇章。1982年1月的一个夜晚,70岁的刘嘉,偶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四川一农民承包一家集体企业扭亏为盈。躺在床上的刘嘉睡不着了:别人能干,咱为啥不能?村里的一个造纸厂已经停产3个多月了,不仅不能给村里创造财富,还成了一个包袱。

 

  第二天一大早,70岁的刘嘉就跑到村里、乡里找干部,要承包造纸厂,每年向村里交5000元。他说干就干,央亲戚托朋友,又贷了款,添设备、购原料,很快重新启动了生产。仅仅7个月后,造纸厂就扭亏为盈。由于经营有方,造纸厂年产值由原来的2.7万元增长到150万元。

 

  就在这时,刘嘉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无偿捐献造纸厂给村集体。

 

  四十余载居住茅庵,帮助他人不停息

 

  和刘嘉老人风雨同舟的是那间建造于45年前的茅庵。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风暴进村,时任村干部的刘嘉交出账本,买来油毡搭建茅屋,为集体看庄稼、上粪肥、管理食堂。从此,他再也没有更换过住处。

 

  如今,刘嘉除了耳朵有点背外,其他各项生理特征都很正常。只要有能力,他还要帮助别人。如今,老人已经写了50多本日记,出了5本诗集。“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有把握活到120岁。”老人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