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李廷辉) 铺开宣纸,这位已经练了59年书法的老人,却像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那样,兴奋而又紧张。昨天下午,他用工整的仿宋体,写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6条标语,花了整整两个小时。
这位老人名叫洪国桢,今年已经78岁了,是当地群众熟知的“墙头书法家”。近日,他从本报获知厦门首个“战地农家乐”将于本月底在大嶝山头里建成后,再也坐不住了,托人辗转找到记者,请求为“战地农家乐”写标语。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洪国桢曾在大嶝岛,也曾在山头里,写下了一条条鼓舞人心的战时标语。出生于1933年的洪国桢,1952年当上同安顶霞初小的教师。那一年,他开始练书法、写标语。
洪国桢不仅在学校里写,还在村庄里写,据介绍,现在同安280个社区(村)的墙壁上,几乎都留有他的“墨宝”,因而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厦门“墙头书法家”。
后来,他写到了部队,写到了炮战的战场上。“那时候我去大嶝岛,还必须渡船前往。为了写更多的标语鼓舞士气,我在战地工事里一住就是7至10天。”洪国桢说,当时年轻,他常常骑到了高射炮上,以便把标语写得更高、更醒目。
岁月流逝,两岸之间的炮声早已平息,但这段难忘的经历却永远留在了洪国桢的记忆深处。昨天,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生产是能手,练兵是模范”、“全党抓军事,实行全民皆兵”、“民兵是胜利之本”等6条标语,他说,这里头每一个字,都有他的一段回忆。
记者从华亿传媒获悉,目前,大嶝山头里“战地农家乐”项目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而洪国桢写的这些标语,也将被珍藏在即将开门迎客的山头里战地防空洞内。
洪国桢住在同安区大同街道东山社区,这些年由于身体原因,他很少离开家门。不过他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大嶝岛山头里走走。因为那里,不仅留有刻画在石墙上的深深笔迹,还有他们那代人难忘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