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州市区有支专唱红歌的“晚晴”歌咏队。每天,在工人文化宫百源川池畔,歌咏队的老人们围坐在杨柳树下,欢快地唱着革命歌曲。这一唱就是八年,用他们的话说,唱红歌,不但心态越唱越年轻,更唱出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银发老人齐唱红歌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6月28日上午,雨后天晴,文化宫广场上,“晚晴”歌咏队的老人们又一次聚首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团队中,有人指挥,有人领唱,还有人弹琴或拉二胡伴奏,更多的老人则跟着引吭高歌。
晚晴歌咏队负责人之一的杨翠华老师说,歌咏队又叫歌友会,是由离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目前有成员160多人,年龄最大的超过80岁,比如队长老陈,年轻一点的也有五六十岁了。队里人才济济,不少人精通音乐。除了会唱、会伴奏,有人还自己搞创作。歌舞团退休的老师把宋词《我住长江头》谱曲,教给大家传唱。
为何成立歌咏队?杨老师介绍,2003年,队长老陈等几位喜欢音乐的同志在文化宫聚会,谈起老有所乐,大家既然喜欢音乐,那么就继续唱起来。
从此,这支由老人组成的“晚晴”歌咏队在文化宫唱出了自己的天地。所唱曲目以革命歌曲为主,同时为跟上时代步伐,学唱了不少新歌曲,至今,他们已唱了四五百首歌曲了,像《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等还成为经典保留歌曲。
感觉越唱越年轻
“革命歌曲经典,唱起来好听,既歌颂党歌颂祖国,还有益身心健康。”杨老师说。她虽然70岁了,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她弹得一手好琴,常常为歌友们弹琴伴奏,赢得大家尊重。
杨老师以前在幼儿园任教,本身就有些音乐基础。现在,她也成为歌咏队的负责人之一,不但要唱好歌,还为歌咏队做一些事务性工作。歌咏队唱歌要有蓝本,革命歌曲成千上万首,该如何选择歌曲?杨老师花了几个月时间,查阅大量歌谱和书本,整理挑选了300首革命歌曲编成册子,歌友人手一册。这些工作细致繁琐,杨老师非但不觉得苦,还视为乐趣。
“唱革命歌曲可以振奋精神。”60多岁的歌友老林参加歌咏队三年了,在老林看来,这些革命歌曲,大多年轻时就耳熟能详,比如《我的祖国》、《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传唱了几十年,如今再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立即感觉热血沸腾,特有精神,好像回到了青春岁月。
几年下来,“晚晴”歌咏队有了影响力,不时受邀参加一些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歌唱让大家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大家也是真心赞美现在的美好生活,用实际行动再唱山歌给党听。”杨老师说。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