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六旬老人种500亩早稻
正文浏览次数:103
2014/12/13 11:41: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浏阳网4月7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邱伏龙)
一位六旬的老汉种500亩早稻,说来有人可能不太相信。但是4月5日,记者在古港镇范市村的机械化育秧工厂内,就看见一个头发已渐花白的老人正在里面忙活,而在他的身后,大片大片的育秧盘摆放得整整齐齐,绿油油的秧苗格外惹人喜爱。这个老人是古港镇范市村的陈瑞云,而这些嫩绿的早稻秧苗,则全部是老陈的“杰作”。
老人深为田地抛荒惋惜
“人们常说,六十花甲,头发已经开始白了,不中用了。”陈瑞云一边用手拢了拢自己的头发,一边自顾介绍起来。原来,陈瑞云今年已60岁,但是对于种田,却仍有着别样的感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陈瑞云就已经开始种田,“那时候我才十几岁。不过相比现在,差远咯。”陈瑞云呵呵一笑说,直到前几年,自己才逐步扩大了种植规模。“那时候,我们村上不少人到外地去打工,有些田无人料理,我觉得可惜了。”当时,陈瑞云就想,如果把种粮面积扩大,搞规模经营,一定大有作为。于是他一揽子将别人不愿种的责任田全部承包下来,并带头成立了种粮合作社,当年就种田500亩。
不过租地种田并非一帆风顺。去年,陈瑞云在村里租种了300亩,但是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影响,减产了不少。“当时我老伴、孩子他们都要我别再种了,辛辛苦苦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他们劝我安心养老算了。”不过,陈瑞云却没有当回事,他坚信吃一堑可以长一智,而且这种病应该可以防治。于是,今年年初,陈瑞云不仅没有放弃种田,反而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种田面积,通过土地流转,已经落实粮食种植面积500亩。
机械化育秧带动全镇早稻生产
“今年我们不仅增加了种粮面积,还响应科技种田的号召,采用了机械化育秧呢。”陈瑞云说,虽然自己从十多岁就开始种田,也堪称一个“老把式”,但是他并不古板,对于时下提倡的科技种田、机械化生产,陈瑞云就很是支持。今年年初,当听说政府将鼓励发展机械化育插秧、建立机械化育秧工厂的消息后,陈瑞云就进行了积极争取,并最终得以实现。
“现在的政策对我们种田的来说是真的好。”陈瑞云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一座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的机械化育秧工厂,出厂价是15.8万元,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农机补贴的3.8万元外、浏阳还按照每平方米补贴40元的标准进行了补贴,实际上自己要拿出的只有6.88万元。不仅如此,自己购买一台11万元的插秧机,除去各种补贴,自己只要拿出4.5万元就行。“你看,这种全自动的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出厂价是1万多,而我们只要出2500元就拿回了家,不仅如此,连这一个个的育秧盘,国家都给补贴呢。”陈瑞云说,有了这些设备后,自己已经在工厂内育秧5800多盘,预计几天后,即可进行机械化插秧了。
“在老陈的示范带动下,切实促进了我们全镇的早稻生产。”古港镇农技站站长王春林介绍,当地很多村民看到花甲之年的陈瑞云在粮食生产上都能如此积极,纷纷前来参观、取经,“目前,全镇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6000亩,发展了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6户。”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