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开微博 诊治“重症成语”
正文浏览次数:106
2014/12/13 11:40: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本报讯 昨天,记者在新浪微博看到,用户名为“吴桐祯成语诊所”的微博在开博几天内就赢得3000多名粉丝,而“织围脖”的是83岁的吴桐祯先生。曾经有过40多年中学语文教研经历的他,要通过微博对十大“重症成语”进行诊治,因为“如再不诊治,它们(成语)的含义有被‘习非成是’的危险”。在微博的评论中,不少网友表示“长知识了”。
■“差强人意”位列
十大“重症成语”之首
在吴老先生开的微博“成语诊所”中,记者看到他将“差强人意”列于“重症成语”之首。他说,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错误地解释为“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而事实上,它的正确含义是“比较令人满意”。“这个词在电视台、报纸上都有滥用的情况,比如某家电视台在评论金融危机时用到这样的字幕:世界经济差强人意,但终于起步。这显然就是没有理解成语的含义。”吴老先生说。
而排在第二位的“拾级而上”则“可以说十有八九都读错”。他指出,许多人将“拾级而上”的“拾”读“十”的音,其实在这个成语中,“拾”应读为“涉”的音,“拾级”现在用来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登”。此读解是根据《礼记曲礼》释注而得。
吴老先生告诉记者,即将陆续抛出的“重症成语”还包括“溢美之词”、“刮目相看”、“再接再厉”等。他将通过微博的形式,每一两天更新一则,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人滥用的成语追本溯源地讲清楚。
■滥用成语现象普遍
有“习非成是”的危险
吴老先生表示,几十年的语文从教经历让他对中国的语言文字格外珍视,特别是成语,每个字都“很金贵”。很早以前,他就开始对媒体上、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滥用的成语格外关注,特别记录了误解率、误用率较高的成语,将其纳入“重症”。
他表示,现在国内不少电视、报纸滥用成语的情况很普遍。“这种情况让我很担心。媒体本身有很强的影响力,但对自己的用词并不谨慎,如此滥用,甚至会导致最后‘习非成是’。成语字字如珠玉,都是有典故的,在使用时,一定不能就字面的意思随意理解、滥用,而是要了解它的出处,本义,正确使用才是。”吴老先生说。
■微博受众面广
净化语言是公民的责任
吴老先生说,目前他出版的与成语相关的书籍有50多万字,去年还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成语的使用,如今他又拿起“新式武器”——微博来继续这项“事业”,主要是考虑到微博的形式灵活、自由,而且受众面广,还可以与网友有更多互动。“我只是想,环境需要绿色,语言也一样,要减少污染,净化语言应该是公民的责任。”他说。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