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中国农村留守老人4000万 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
        正文浏览次数:347
  2014/12/13 11:39:0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新生代成流动主体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中国去年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新生代逐步成为主体,流动人口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迫切。

  流动人口就业分布集中,收入有所提高,但劳动权益保障仍是薄弱环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不容忽视。

  本报讯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昨日介绍,“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

  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

  其中,空巢化将进一步加速。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老龄办1日在京发布《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介绍,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

  基本养老金月均1300元

  “解决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光靠政府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组织等,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吴玉韶说,“还要通过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者就近居住等方式强化家庭照料功能。”

  吴玉韶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着力发展老龄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着力完善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无收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扩大覆盖面。

  全国老龄办事业发展部主任吴秋风表示,“十一五”期间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从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目前全国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300多元。(新华)

  人口流向出现新变化

  又讯 中国去年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新生代逐步成为主体,流动人口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留趋势明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迫切。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昨日闭幕的“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暨全国"一盘棋"机制建设会议”上透露的信息。

  李斌指出,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迁移与分布趋势出现新变化,流动人口就业分布集中,收入有所提高,但劳动权益保障仍是薄弱环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不容忽视;多数流动人口希望融入当地社会。尤其是新生代流动人口,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社会影响力较上一代加大,提高收入、融入城市的愿望更为迫切;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更加繁重。

  解决好留守老人的困难

  李斌称,人口流向出现新变化,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及西北地区流动人口相对集聚,加强人口迁移分布的预测、规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李斌强调,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流动人口;进一步完善机制,针对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建立全国“一盘棋”服务管理机制和人口迁移分布管理机制;解决好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中新)

(责任编辑:HN030)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