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当前中国老年人数也居世界首位
        正文浏览次数:290
  2014/12/13 11:27: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对社会养老支持、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产品及设施提供等提出了复杂、多样的要求,并需要更充足的社会财富积累来保证支出;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产品、服务和产业开发,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联合国《世界人口统计》指出,2010年到2050年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由11%上升到21.9%,中国由12.3%上升到31.1%,上海则由22%上升到40.9%,这意味着中国及上海在未来40年里的老龄化增长程度十分惊人。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日前在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上透露,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比上年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这是历史上老年人口比重增幅最大的一年。“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提速,出现老年人口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均净增480万,而“十二五”期间为800万左右;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量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5%——中国将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老年人数居世界首位的“老龄人口大国”。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重大影响,它必然牵动“十二五”的整体战略布局。规划今后5年的发展,这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老龄问题既是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一个人道主义问题,同时要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影响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前者包括老年人的保健与营养、住宅与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与就业等,后者包括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影响。

  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老年人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作为家庭的尊长和社会的资深公民,他们在劳动年龄阶段尽到了生产、抚育子女等责任,理当得到感谢和尊重,“老有所养”理当得到保障。当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基础、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而且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更给应对挑战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还将增多。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对社会养老支持、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公共服务产品及设施提供等提出了复杂、多样的要求,并需要更充足的社会财富积累来保证支出;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产品、服务和产业开发,能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也是发展老龄产业的最佳时期。2亿老人的需求,给了中国发展老龄产业巨大的市场机遇。老龄产业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市场资源最大化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养老不能片面地讲公益性、福利性,也要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用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保健、旅游、休闲、老年居住社区开发等,都是很有潜力的产业,不仅因为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会带来消费总需求的增长,更因为受惠于改革开放,如今老年人的收入和储蓄已有显著增加。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当前城市老年人中42.8%拥有储蓄存款,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

  应对老龄问题,上海宜尽快建立高水平研究中心

  作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也居于领先地位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应该也有条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先行先试,把有效解决养老问题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把老龄产业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上海有必要尽快建立一个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对策建议的高水平研究中心,组织多所高校联手,整合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研究队伍,并引进国际智力资源,打造老龄问题研究平台和智库。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跟踪调研变化趋势,发现存在问题,为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关信息和实证依据,对上海的老龄问题随时作出诊断、开展对策研究。建议建立上海老龄问题研究智能化数据库系统,建立和发布上海老年人口幸福指标体系和指数,采集、分析并发布上海老年人年度养老需求信息等。

  ——研究如何创新、完善上海的养老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如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创新问题、为老服务的社工人员的培养问题、老年人临终关怀问题、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等;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上海如何以社区层面为主开展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开展上海老年人家庭结构、照料成本以及养老金缺口等的预测与政策研究。可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人口家庭结构变动多维模型,在整体框架下系统、科学地进行近、中、长期预测和分析,向政府部门提交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