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既无离家之苦,又有生活之便——目前,居家养老已在我省各地兴起,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青睐。但就在这项德政工程足以惠民的同时,也遭遇了资金来源缺乏、高素质人员偏少、服务场地受限等各种尴尬,如何破解瓶颈,推动居家养老市场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调查:84%老人选居家养老
“84%的市区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模式时会选择居家养老。”青岛大学大学生研究性课题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家养老受宠,只有16%的老年人会选择到养老院、老年公寓或去郊区大型养老中心。
此次调查由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副教授阮红伟指导设计与分析,由青岛大学研究性课题组学生在青岛市市南、市北、崂山、四方和李沧区358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在选择居家养老具体的模式中,性别对老年人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女性最多的选择是到子女家由孩子赡养,占50%,其次是家庭自我照顾,占35.7%,14.3%的女性选择社区日间托老所。而男性选择的对应的比例分别是35.9%、36.6%和27.5%。这表明,位于家门口的社区日间托老所更能为“老头乐”提供休养场所,特别是学历和收入较高的老人对此表示出强烈兴趣。
现状:老年人更愿“养老不离社区”
“我现在基本每天都在社区日间照料家园,在这里唱唱歌、健健身,能自理的情况下当然是在家里养老,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才到养老院去,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普遍的想法,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今年65岁的陈汝芳退休后在居委会安排下她经常参加唱歌、健身活动,她表示在这里接触人多、热闹,“日托式”居家养老方式很适合她现在的生活,今后她的生活方式也将由自己选择。
记者调查发现,相对于家政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社区托老所这种“养老不离社区”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深受老年人欢迎,而且这种模式社会接纳程度远远高于机构养老,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更契合传统观点,更有归宿感。专家表示,较之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大大降低了成本,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这种养老模式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
分析:居家养老需求为何难满足
相对这么高的居家养老需求比例,目前我省居家养老的满足率还很低。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急需开辟多种形式的筹资渠道。同时,服务人员队伍规模太小,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精神照料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的扩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过去传统认为老年人节俭、重物质,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未来的养老政策和相关的养老服务,要能够打动老人的心,才能让老人精神愉悦,心情愉快,怡享晚年。 ”阮红伟说。
“更重要的是服务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社会服务力量没有调动起来。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没必要一个社区一个点,要靠市场来进行分配养老资源。鉴于很多市民更青睐家政公司,山东可参照桂林做法,由政府协调当地做得大、口碑好、信誉高的家政公司或养老机构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这样能合理利用资源,助推养老服务业发展。
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