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石家庄七旬老人俩月捡300斤馒头 呼吁拒绝浪费
        正文浏览次数:127
  2014/12/13 11:19: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近日,石家庄年过七旬的退休老人王铁岭出乎意料地走进了公众的视线,他两个月从垃圾箱捡了近300斤被丢弃的馒头,自建“浪费警示墙”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人们对于拒绝浪费的共鸣。4月10日下午,我们在棉一小区见到了王铁岭老人,老人正在他本就不宽敞,却被捡来的杂物占去大半的屋子里收拾,他告诉我们,自己只是想做些一些力所能及有益于社会的事,可以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我捡废品的历史应该从30年前算起了,”王大爷介绍,“那时候各方面都比较困难,靠捡一些废旧布料和线头重新加工来换些钱补贴家用,有时候也用来慰问前线或者给厂里的工人发点奖金,虽然数额不多,但是对于工人们来说也是一种慰藉,大家也就逐渐认可了我的做法。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和老伴的退休金也一年比一年多,我俩花也绰绰有余,但是当看到那些好好的粮食和一些还能用的电器或日用品被扔掉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弯腰捡起来。”
   “你看这还好好的呢,装块电池还能用就被扔掉了。”“这些书,我回来整理一下,放到书屋都能派上用处。”王大爷一件件地讲述着自己捡来的东西,脸上满是痛心。很多原本被人丢弃的东西,不但把老人的屋子堆得满满当当,就连小区的围墙上都晒满了捡来的馒头、面包。王大爷说,自己不是非要捡这些东西,只是现在的浪费问题实在太严重了,一个小区四五个垃圾箱,就能捡这么多粮食,一个市,一个省,整个中国一天得浪费多少粮食啊!



 

   “还有那些衣服和日用品,都是好好的啊,怎么就给扔了呢?”王大爷自言自语着,语气里充满疑惑。“现在的社会讲低碳、节约,我是老党员,更有义务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传承下去。”他说。近几年,王大爷不但用自己捡废品换的钱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还用捡来的书籍,在自己的老家建起了“农家书屋”,“不但拒绝了浪费,还能给别人带去帮助,这是多好的事啊!”王大爷说,只要自己身体硬朗,就会继续捡下去,希望有一天,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让我捡不到东西,他笑着说。
    对于王铁岭老人的行为,小区的邻居纷纷表示,“要是有哪个地方可以专门存放这些东西,那我们肯定会更加支持。”而老人也发愁自己捡来的东西如何处理。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少市民也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家里用不到物品,才选择了直接丢弃,虽然是无奈之举,但这样的行为积少成多,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地方面临着物质匮乏的状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正蔚然成风,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被广泛倡导,低碳环保、勤俭节约不仅仅应该成为广大市民的习惯,更应期待社会形成良好的回收利用体系,把这些能够再利用的物品,送到更加需要它们的地方,真正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