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八旬老人展出百幅城市老照片见证石家庄变迁
        正文浏览次数:294
  2014/12/13 11:15:3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赵云亭指着老照片讲述省博物馆的修建过程。记者张静雯摄

  沉淀着岁月韵味和文化气息的河北省博物馆今天是石家庄市市民活动的中心之一,然而,几十年前这里是什么样?省博物馆又是怎样建成的?省会83岁的资深摄影爱好者赵云亭老先生用自己拍摄的系列老照片展示了石家庄几大地标性建筑的变迁。

  昨日11时许,记者来到中山东路一家摄影器材店内,见到了这些拍摄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省博物馆是1968年6月开工修建的,11月11日竣工,主体工程仅用了137天。”赵云亭作为省博物馆最初筹建者之一和首任馆长,说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是很兴奋。“这是铁四局的家属们在工地义务劳动,当时的群众奉献了巨大的热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修建,全部是义务劳动。”在赵云亭的镜头下,工人们在工地上切割钢筋、灌浇水泥、拉小车等一个个鲜活的瞬间被定格了下来,连理发馆为工人义务理发、学生们来工地送水、广播室里义务朗诵广播稿等场景也都被一一记录。

  赵云亭说,自己参加八路军时只有十四五岁,因为喜爱画画,就常帮忙画黑板报。有一次,一位负伤的战地摄影记者注意到了赵云亭画的板报,很喜爱他的才华,便开始时常教他照相。从此,摄影的爱好便伴随了赵老终生,1955年来到石家庄后更是相机不离身,走到哪里照到哪里,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为了钻研摄影,赵云亭还自学了染色,当时,他把黑白照片染成彩色的手艺简直不输大照相馆里的专业师傅。

  在赵云亭的影展中,有几组图片格外引人注意,一幅是1971年正在修建中的中山路地道桥,工人们在桥下忙碌,一辆火车则从桥上照常通过,火车旁边就是简陋的站台,几个人正在站台等车。据赵云亭介绍,当时修建地道桥时采取了“函箱法”施工,一点点从火车铁轨底下掏过去,因此保证了当时火车的正常通行,至于站台,“你们这个年纪肯定不知道,当时在石家庄坐火车,地道桥上就是站台,就在桥边买票,等火车来了就直接上车。”听得记者和几个年轻人惊讶不已。还有一幅图片篇幅很大,是站在高处俯瞰拍摄而成的大全景,画面的中心是个椭圆形的场地,周围全是农田和民房。正当记者疑惑图片中是何处时,赵云亭告诉记者,这就是最早的裕彤体育中心。然而,照片中的荒芜和今天裕彤体育馆周围的繁华相比,却实在让人联系不到一块去。

  据了解,这次摄影展赵云亭从5月份就开始准备,从260多张小样中精心挑选了近百幅作品,时间跨度从建国前直到现在,除了多幅和省博物馆等城市建筑变迁有关的图片外,还包括改革开放前石家庄尊老敬老模范人物系列,其中很多都在全国各大报刊刊登过。赵云亭表示,展出这些老照片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石家庄的历史,通过对比,大家可以发现城市的巨大变化,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记者张静雯) 

 

编辑:吴光艳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