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河北衡水残疾古稀老人陈启学自强不息走人生
        正文浏览次数:229
  2014/12/13 11:15:3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走进陈启学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锦旗:“衡水喜来乐”“医德高尚,技术超群”“一双妙手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烫金大字无言的诉说着患者对他的感激与认可。这些锦旗中所赞誉的就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王各庄村71岁的盲人按摩师陈启学。

  从教生涯助乡邻

  1963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陈启学踏进了本村小学的大门,怀揣着做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梦想,年仅18岁的他迈进了神圣的殿堂。虽然仅仅是一名代课教师,但是他依然尽职尽心的备课、讲课、精心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差的孩子课下辅导,每天披星戴月,从无怨言。因为有文化,能识文断字,村里的乡亲们有给在外的亲人写信的事,都是他代笔,尽最大努力措辞恰当,将家中的情景告知在外的游子,在收到亲人的来信后又是他亲口读给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叫他们及时了解在外的亲人的近况,以解相思之苦。逢年过节,为乡亲们写对联,婚丧嫁娶,给乡邻们做文字上的一应工作,写帖子,做告示,下通知,记账目,很多时候要忙碌到深夜,那时候村里没有电,照明依靠的是一盏煤油灯。豆大的灯头见证了很多个夜晚,年轻的陈老师在灯下埋头书写。除此之外,他还是村大队部的义务宣传员,办黑板报、写墙体宣传标语等,这些都是室外工作,有时冒着严寒,手脚都冻得没有了知觉,有时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尤其是强烈的阳光照射他的双眼,偶尔产生短暂失明的感觉。积年的劳累使陈启学的视力慢慢下降,可是他一如故我,直到1980年,一天早晨醒来,陈启学发现自己眼前一片黑暗,这才不得不得踏上求医之路,可是从医生的口中得知,视力再也无法恢复,陈启学那一瞬间陷入了沉默。还不到40岁,身强力壮的他今后就要面对一个黑暗的世界,上有老,下有小,人到中年,他的世界仿佛一下子坍塌了。

  摆摊谋生济民工

  陈启学回到家中,一切都那么熟悉而又陌生,他今后的出路在何方?重回讲台?那是不可能了。下地务农?对于双目失明的他来说那也是无法做到的。路在何方?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启学在广播中听到城里现在有很多打工的人,因为工作忙碌,早上和中午饭都没有时间做,于是他大胆地想到了为他们提供早午餐!想到就做,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在家中做好了豆腐脑,放在平板车上拉到城里的十字路口开始了摆小摊卖豆腐脑的生涯。陈启学的摊点吃早点和午餐都是打工人员,很多是自带干粮,只是为了喝点热乎的粥汤的目的来的,因为饭量大,一碗一般吃不饱,可是又舍不得再来一碗多花钱,于是他就想到了为大家免费提供热汤,一碗豆腐脑吃过,还没吃饱的民工们再来一碗热汤,就着自带的干粮,一餐就解决了。直到多年后,走在街上还有很多当年的老顾客认出热心肠的陈启学,感谢他当年的免费热汤。做了十年的豆腐脑生意后,陈启学的孩子们都大了,这个小生意用不了那么多人,3个孩子养家糊口的费用越来越多,必须靠他们自己出去闯荡了,于是老陈不再做豆腐脑生意,放手教孩子们去闯天下。孩子们的事业都很顺利,年届知天命,按说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颐养天年也是很平常的了,可是老陈不是个闲下来呆着的人,做点什么呢?

  老来学艺除患痛

  爱听广播的习惯,让陈启学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残联的扶残助残工程为他带来了福音:石家庄的按摩学院免费招收盲人按摩师学员,帮助盲人再就业。陈启学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带着残联的推荐信来到石家庄按摩学院,开始学习按摩。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拿出爱学习勤练习的劲头,陈启学的按摩技艺突飞猛进,获得了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带着一身技艺回到家里,陈启学对于未来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可是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热情:人们对盲人按摩这一技艺持怀疑态度,没有患者,他的技艺无处施展。怎么办?妻子用三轮车带着他走村串户,先是免费为人们做按摩,有效果了才收费。慢慢地,陈启学的医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附近村镇里都知道了王各庄村里有个会按摩的陈启学,手法精湛,医术高超,手到病除。陈启学没有躺在取得的成绩上睡大觉,他是个爱学习的人,不能看书,就听广播,听磁带,一遍又一遍地听,就这样自学完了从初级按摩师到中级按摩师的进修。2009年,残联有个针对盲人的电脑培训班,老陈不顾家人的阻拦,报名学习电脑,使用专门软件成功操作电脑,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眼睛看不到,可是我不做文盲,我会读会写,如今这时代,不懂外语不会用电脑都是文盲。我在学校学过俄语,现在我会用电脑,网络里的学习资料我都可以使用,和外界的人们交流,不出屋知天下事,这生活是多么幸福!”

  爱心播撒传美名

  生活幸福的陈启学,还有一颗博爱的心,他不仅用自己的按摩技术帮助人们解除病痛,还经常接济贫困患者家庭,甚至从心里希望更多的残疾朋友能自食其力,走上致富之路。去年他把自己多年来订阅的《中国残疾人》等杂志免费赠送给残联,希望杂志上的致富信息、励志故事可以对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帮助,让他们过上自立自强的生活。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周围群众,县电视台将他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县残联还发起了“向陈启学同志学习”的号召。谦虚的老陈面对大家的赞扬说,政府提倡善行河北、孝德安平,人人都在学雷锋做好事,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小事,不值一提的。良好的心态赋予了他健康的体魄,年逾古稀的老陈看起来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身体硬朗,说话响亮,言辞中时不时带出一些很时髦的词语,如“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和谐社会”等,看得出他虽然年纪古稀,可是他的心还很年轻。他在失明后面对生活的考验,交了一张自强不息的答卷,不等不靠,自食其力,在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事迹很平凡,可是他的精神很伟大,值得很多人学习。(通讯员马丽则、王小菊、记者李海菊)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