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晚报讯(记者孟醒石 实习生张兰)十年来,董春学老人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科研。9月20日,董春学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为了帮老人完成夙愿,女儿代替老人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了字。
9月20日10时许,黄墨文老人为老伴董春学细心地理着头发,不知从何时起,黄墨文就成了董春学的专职理发师。“老头子,这是最后一次给你理发了。你的心愿已经完成,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已经来接你了……”接下来,董春学老人的遗体将送往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工作站。
黄墨文老人告诉记者,老伴董春学今年73岁,是井陉县原造纸厂的一名退休工人。十年前,老两口在一次聊天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在那时候的农村,这种想法是大逆不道的。”黄墨文老人说,董春学从小家境贫寒,身为长子的他11岁就辍学务农了。但董春学并没有放弃学习,他翻着医学类字典认识了汉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董春学爱上了医书,甚至痴迷。“可能是出于对医学的热爱,才坚定了他捐献遗体的决心吧。”黄墨文老人说,这个想法在老伴的心里一直存了十年,他觉着自己一辈子都生活得很平凡,没帮助过别人。如果去世后还能救一个病人,为科研做贡献,这辈子也算没白活了。
据了解,黄墨文老人和她的大女儿都有捐献遗体的想法,二女儿也是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一家人缘何有如此大爱,记者本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家人的故事,但无论是老人还是她的女儿们,都表现得非常低调,不希望对此事过多宣扬。“我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没什么可写的。”
记者从红十字会了解到,董春学老人的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到一位患者眼中。得知这个消息,黄墨文老人备感欣慰:“太好了,希望他所有的器官都能够发挥作用,让其他人代替他继续生活。”
最后,黄墨文老人无比坚定地告诉记者,今后,她也会做出和老伴一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