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程建辉通讯员张欢)58岁的宋九苓是土生土长的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从去年开始,老人开始用胶泥捏制文安古城模型,如今古城模型已成规模,形神逼真。
儿时嬉戏之地终难释怀
“我是在古城下的一片破旧民房里出生的。那时候的小孩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古城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游乐场:爬上城墙疯跑,溜到城下捉蛐蛐,钻进城根的树林里逮鸟,泡在护城河里摸鱼,在城墙上跑步……”古城给宋老带来无尽的欢乐,也在他心里种下了太深太深的情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宋九苓发现古城已经慢慢消失。而那些古城曾经带给他的美好,却在心里生根发芽,而且像树一样,越来越壮大起来。
古城悄悄远去,一股撕扯不断的情感不禁从宋九苓的心底泛起。面对沧桑的古城,宋九苓写出了无数篇文章,抒发对古城的绵绵情怀,退休之后,宋老闲来无事,便开始潜心琢磨古城一事,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古城再现。
机缘巧合意定古城模型
宋九苓三番五次跑到古城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又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写了一篇对古城建筑历史的考证文章,和一些朋友沟通后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甚至在2010年因为他和朋友的积极呼吁,文安召开了古城墙保护座谈会,还邀请了宋九苓去参加。
机缘巧合,宋九苓了解到有人以国画的形式画了一幅文安古城图,图中涉及文安城内曾经有过的所有文物古迹。宋九苓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幅图,并仔细研究。“当时我想,如果能够将画面中的景物立体呈现出来,岂不是更好,于是,我想到了要做一个类似于微缩景观的古城模型,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文安古城。”
潜心制作旨在弘扬文化底蕴
有了制作古城模型的想法后,宋九苓就想着开始动手制作。这时候,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制作模型所用的材料。
“用什么材质做这个模型呢?我曾去售楼大厅看过他们的楼盘模型,他们的模型虽然精致,但做这样一个东西需要各种工具、材料,还要有一定的财力,非我能力所及。后来,我想到小的时候曾经和小伙伴们玩黄胶泥,脱模子,在学校里老师还教我们用黄胶泥做手工,何不用黄胶泥做一个模型呢?”于是宋九苓托人找好的胶泥,从2011年的10月份开始制作古城模型。
画草图,查资料,拟模型……,宋老全心投入到古城模型的制作当中。“在实际操作中,问题还是不断的出现。比如,泥和到是么时候为好,怎样才能不裂,模型做成多大比例为好,城里的建筑什么样?模型规模比较大,不能一次成型,只能做好一部分,再做另一部分。然而,在另一部分做好晾干后,却发现比上一批尺寸小了许多……”通过反复琢磨,宋九苓老边制作边学习,遇到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终于,历时半年,一个大约100年前的文安古城模型做好了。
“这个模型虽然做得不精细,但它毕竟基本再现了文安古城的历史原貌,当朋友们来参观,了解曾经的古城文化,对着模型回忆从前,我心里感到十分高兴,这个古城模型,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美好回忆,也能让年轻一代了解古城,了解古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