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河北省临西县文艺“老宣传”痴心六十载
        正文浏览次数:149
  2014/12/13 11:07:5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陪同河北电台的记者驱车赶往河北省临西县纪庄村,刚到胡同口,刘明贵老人就热情的迎过来。走进屋内,满墙壁的荣誉证书映入眼帘,“行艺为民,寓教于乐”、“曲艺世家,文明之花”的两块牌匾格外醒目。

 

    “桑塔纳,打了仨滚报了废,全家就剩下他自家,这就是酒后开车闯的祸,同志们,血的教训得记下!”即兴清唱起新编的《醉酒驾车》的曲子,78岁的刘明贵兴致勃勃、精神依旧。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唱给群众听!”

 

    刘明贵,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连续四届担任临西县政协委员、计划生育协会理事,多次获得各种荣誉,是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农民曲艺家。一岁时得天花,右眼致残,18岁拜师学艺,23岁开始自编自演,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

 

    “刘明贵这个老人可不一般,他唱的段子都很贴近生活,我们都很爱听,也很受益!”听着刘老说书长大的刘社民对笔者说。

 

    “我这一生,创作的段子有歌颂解放军英雄事迹的,有五讲四美的,还有歌颂农田责任制,宣传法制教育、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交通安全的。一辈子只干了这一件事,就是把党的好政策创作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段子,唱进了百姓的心中。”

 

    今年是刘明贵从艺60周年纪念日,老人很高兴:“称保留下来的创作底稿有32斤,创作了386篇段子,到过晋冀鲁豫四省3000多个村庄演出过。”

 

    “我得了脑血栓需要他照顾,白天不能出去演出了,但是每天他都坚持看报纸,编段子到很晚。”妻子宋兰亭心疼地说。

 

    “我这眼睛还可以搞创作,最近刚帮县交警队创作完,国土局还要给我送材料来”刘明贵乐此不彼。

 

    “刘老,您打算唱到什么时候啊?”

 

    “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唱给群众听,唱到人没了为止吧!”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碰钉子!”

 

    “我一生演出了多少场自己也记不清了,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坚持正义,不宣传邪恶,要让人民群众受教育。” 

 

    “一年冬天,我到永年县一个大队说书,村里的会首许下高价,要我先到村里供奉‘火神爷’的地方去说《封神演义》。” 

 

    “我当时就想,别说一场多给我10块钱,就是给我个金山银疙瘩我也不说。谁怕钱扎手?那时说一场戏也挣不了10块钱,但是我不能贪财,我怕坏书扎坏了群众的思想”。

 

    “做文艺宣传还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碰钉子!我做计划生育宣传走遍了全县299个村。有一次到常屯村说书,村里一个叫王兰的老大娘,她儿媳妇生了个女孩,愿意带上环,就是王兰不让。我听说这事后,就叫支书领我到王兰大娘家给她一个人唱,怕她耳聋听不着,就把弦子长了两调,做到她炕沿上,对着她的耳朵,先唱的《娶女婿》,后唱的《解疙瘩》,嗓子哑了不要紧,最终把王大娘唱乐了,当天她就摧儿媳上了环。”

 

    这样的故事刘明贵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老宣传”用自己的真心演绎着每一场演出。“为党的文艺宣传有所牺牲,值得!”

 

    刘明贵幼年时不惜放弃白铁壶手艺,历经挫折拜师学艺搞宣传。但是光鲜的背后有着老人一辈子不能抚平的伤痕。

 

    1983年元月份,刘明贵带领妻子、大儿、儿媳全家参加全县组织的计划生育宣讲团,下乡演出。人有旦夕祸福,路上不幸出了车祸,负责拉弦的大儿子刘殿凯被砸死,刘明贵和闺女都受了重伤住院。当出院回过神来,儿子没了,儿媳妇也要带着不满周岁的孙女改嫁,全家六口去了一半。有人传言为计划生育帮腔没个好下场,好多人都劝他改行。

 

    “那会儿子仿佛天都塌下来,压在了我一个人身上”,现在谈起来,白发老人还隐隐作痛。“我当时没有退缩,又请了琴师教小儿子拉弦,让他伴奏。现在三儿子刘殿台、儿媳闵凡生和孙子继承着我的事业!” 

 

    “能为党的文艺宣传做点贡献,是我的荣幸,有所牺牲,是值得的。从事了这项事业,我就要永不停息,战斗不止!”老人坚定地说。(于涛 张亚)

 

    来源:当地供稿 

  (责任编辑:李璐颖、郑婷婷)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