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昨日上午,4名身着制服的武警官兵,在西大街办事处计生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过北羊市道一条狭窄曲折的小路,走近一间普通的民房。此时,一位老人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他们。“孙妈妈,我们来看你了。”官兵们一声亲切地问候,一个坚守了5年的“兵儿子”故事,在这一刻再次续写。
老人的名字叫孙守印,今年66岁。她是一个不幸的老人,2003年,瘫痪在床多年的老伴儿过世;2005年,唯一的女儿也因难产离开了她,老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她又是一个幸运的老人,2007年,西大街办事处计生委、计生协工作人员听闻此事,很快与武警邢台支队联系,建立了“兵儿子”志愿服务队。
聊天、打扫卫生、解决实际困难……从那儿以后,逢年过节,武警官兵总要来到老人家中看望。5年来,战士走了一茬又一茬,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可照顾孙大妈的“爱心接力棒”始终未停歇。
走进房间,放下鸡蛋、方便面等食品,武警官兵坐在了孙大妈身边。“身体还好吗?还需要吃药吗?”带队的张临英排长开始询问起老人生活情况。
“身体挺硬朗的,现在没事儿还出去溜达溜达,不用担心我。”孙大妈告诉张临英,这几年多亏有武警官兵的照顾,帮她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看您说的太客气了,以后有事就给我们说,我们都是您的亲人。”张临英随后对记者说,自己这是第一次来老人的家中,也代表正式接下“爱心接力棒”,今后将会承担照顾老人的义务,如果自己转业了,便将“爱心接力棒”传给下一批官兵。
得知张临英此行的目的,孙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对,都是亲人,你们以后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经常回家看看,到时候大妈给你们包饺子。”
“哈哈,您这话说的太好了,以后我们都是您的孩子。”此时,10多平米的小房内充满了温馨和笑声。
(本报记者 高 亮 通讯员 孟朝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