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肥乡六旬"花痴"20多年潜心培育出7种牡丹新品种
        正文浏览次数:121
  2014/12/13 11:00:3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新闻网邯郸电(燕赵都市报通讯员李运强记者陈正)他一生钟爱牡丹,20多年潜心培育出7种新品种,人称“花痴”;他种养的牡丹两次深秋季节花开二度,与菊结友,同梅争妍,昭示盛世;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出一部牡丹诗影集,二是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只要提起牡丹,人们一般都会想起河南洛阳,还有山东菏泽。然而谁又会想到在冀南平原古老的漳河故道上,一个肥乡农家田园中,也有与洛阳、菏泽牡丹相媲美的黑牡丹、绿牡丹和“花王”、“花后”。这个牡丹园的主人就是肥乡县65岁的退休干部张文祥。他说牡丹园不仅给乡村带来了美丽,也给人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家牡丹园引来四方游客

 

    进入四月下旬、五月初,正是张文祥老人的庭院“牡丹园”牡丹盛开的时节。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位于肥乡县三里堤村张文祥老人的牡丹园。

 

    这是一片占地1.8亩的普通农家庭院,牡丹园就位于院中央偏西位置,约8分地大小,园内有黑色的青龙卧墨池、绿色的绿幕隐玉、黄色的金阁、红色的大红点金、粉白色的玉楼点翠和紫色的魏紫等100多个花色品种,500多株牡丹,其中株龄最长者20多年。

 

    花园主人张文祥老人介绍说,今年春季气温较低,植物生长较慢,牡丹也推迟了开花期。“五·一”假日前后,每日到他这里赏花的都不下百人,其中不仅有邻村的农民、城里来的白领,也有结伴而来的驴友、学生。

 

    “痴迷牡丹”的土专家

 

    今年65岁的张文祥自幼喜好花草,初次接触牡丹是在10岁时,那时村里有个杜姓邻居家种着“猫蛋花”(牡丹),每天放学后,他与小伙伴们一起去邻居家玩。时间长了,邻居就送了他几粒种子,他高兴得如获至宝,连蹦带跳地跑回家。

 

    1995年10月,张文祥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认识了河南洛阳牡丹集团庆发园艺公司总经理张发庆,张发庆建议他发展牡丹种植。博览会后,他立即坐车到洛阳,购回16棵牡丹苗。此后,他成了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花会的常客,而每次最大收获就是带回一些新品种。现在,张文祥的园子已经有近200种花花草草,他也被人们戏称为“花痴”。一时间,赏花的、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张文祥对花的喜爱还表现在牡丹知识研究上。多年来,他除了拜师学习,还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先去新华书店转转,发现有关牡丹方面书籍就买回来仔细研读。8年间,购得不同种类牡丹图书、音像制品30余部。

 

    痴心育花誓让牡丹进入千家万户

 

    张文祥喜欢古今赞美牡丹的作品,自己也创作了90多首诗词、拍了上千张牡丹照片。“国色天香香千里,牡丹富贵贵万家”、“门若显富贵,庭院栽牡丹……”都是他有感而发的。前几年,二儿子结婚时正值牡丹盛开,他看到花丛中蜂飞蝶舞,一对新人幸福地享受亲朋祝福,顿时灵机一动,提笔写下《牡丹花开迎新人》:“门前两盏红灯明,鞭炮声声迎亲朋。新人悄把盖头开,喜看院中牡丹红。”

 

    “国运昌时花运昌”。张文祥说牡丹是“花中仙子”,最通灵气。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他种养的牡丹“咸池争春”和“粉中冠”两次在深秋时节花开二度,喜迎盛世,引来众人围观并啧啧称奇。 说起未来的打算,张文祥告诉记者,一是在他完成创作第100首诗的时候,能够出版一部诗影集,把20年所写的诗、拍摄的牡丹照片以“图文相映、诗照搭配”的形式,合集出版;二是在他有生之年,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李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