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报记者 尹书月 蔡云雷 文/图
1962年农历腊月,王振英21岁,李秀英20岁,王振英用八抬大轿娶回了李秀英,他也是新乐靳家庄村最后一个用八抬大轿接新娘子的人,对此,王振英很是自豪。五十年后,李秀英已因病卧床十年,王振英就用电动三轮车拉着老伴儿四处散心,转眼就是十年。
七旬老汉每天带病妻出游
“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出门。”“哎呀,村里没有不知道的!”“几个村都挑不出这么个人来!”
在新乐靳家庄村,一提起王振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王振英今年71岁,十年前,老伴儿李秀英因患帕金森症,落下后遗症,吐字不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为给老伴儿解闷,王振英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儿在村里村外散心,刮风下雨,从无间断。“现在每个月都去县城,我带着她一块儿过去支工资。”
记者在靳家庄村村中心见到了王振英老人时,他正驾驶着一辆绿色电动三轮车,老人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老伴儿李秀英则躺在车厢里,身上盖着两件薄棉袄,一条毛巾遮住面庞。“天天出来在村里转,还跑到马石桥(邻村)去了,对吧老王?!”附近小卖铺的老陈打趣王振英道。王振英笑了笑说,“原来我骑脚蹬三轮车,儿子觉得骑脚踏车太累,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花了2050元。”尽管是十年前的事,王振英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平时,王振英六点钟起床,给老伴儿穿衣服、梳洗完毕后,王振英就到卧室隔壁的厨房去做饭,“老伴儿闻不了烟味儿,这是几十年的老习惯了。”饭后出门,午饭回家吃,下午再出门。王振英开电动车的速度很慢,“怕老伴颠簸,每次从县城到陈家庄村有6公里,来回要用一个上午,因为我得经常停车下来照顾老伴。”王振英回忆,这十多年来,基本上每天都拉老伴儿出门,无论刮风下雨。
生活细节处透出真爱无声
“十多年前,老伴儿得了帕金森症,治疗后留下了后遗症,四肢无力,行动不方便,话也说不清楚。从那时候起,我到哪儿,就带老伴到哪儿。”王振英背靠着电动三轮车和记者聊着天,说话的间隙不时瞧瞧老伴儿。有时,李秀英会说出一些话来,但记者完全听不懂。每每这时,王振英就会凑上前去,试着问,“想喝水了?想上厕所?”
可能是怕着风,李秀英的脸上一直盖着毛巾,旁人无法看到她的表情。但当她停止说话时,王振英就知道老伴儿想要什么了,他走到车的另一边,从老伴儿的枕边拿出一罐核桃饮料,插上吸管,然后再扶起老伴儿,把吸管送到她嘴边。
清贫的日子过得很幸福
说起两个人的婚姻,王振英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几十年前。“我比老伴儿大一岁,我们小学在一同所学校。我是靳家庄村人,老伴儿和我不是一个村的,上学时我们虽然也见过面,但不太熟。”
直到9年后,王振英参加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学聚会上两人再次相见。“在同学的撮合下,我们恋爱了。那时,我对她印象不怎么深,她说她很早就注意我了。”王振英笑着说。
两人谈恋爱时,没有定情信物。王振英说,自己“家底薄”,家里有兄弟五个,分家后,更没剩下多少家当,”所以在谈恋爱时,什么也没送给她。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0块6毛,她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很理解我。”次年冬天,两人举行了婚礼。“我是村里最后一个用八抬大轿迎新娘的。”对此,王振英很是自豪,“八个小伙子抬着,大早晨就从娘家给抬过来了。”王振英说,“我真的感谢我老伴,这辈子真是不容易。结婚后过得也挺艰苦,但村里边的同龄人都很羡慕我们俩。”结婚后,李秀英就辞去了在戏园的工作,专心在家里种地、操持家务,王振英则一直上班。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足,但两人相互支撑相互依靠,过得很是幸福和睦。
买辆新车陪着老伴继续散心
王振英告诉记者,自2002年以后,老伴患帕金森症留下后遗症,“双臂和双腿都使不上劲,拿小件东西都很吃力。更令她难以忍受的是,话也讲不清楚,想说什么却表达不出来。除了我能听个大概外,跟别人基本无法交流。”“刚开始她想不开,天天闹腾,白天也哭,晚上也哭。”王振英除了劝说外没别的办法,“说说过去的事,拉拉家常。”有一年多的时间,王振英和老伴儿都是这样度过的。“现在好多了,不过有时候晚上还会闹脾气。”遇到老伴儿心情不好的时候,王振英就开始用尽各种办法:聊天、看电视、吃好吃的。“总有个法儿能哄下来。”王振英说。
王振英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小儿子的家就在旁边。儿女不时过来看看二老,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如今,王振英的电动车已经用了十年,很多地方破旧不堪,方向盘上的仪表盘也早已报废,王振英准备攒钱再买一辆,陪着老伴儿继续散心。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