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河北经贸大学青年志愿者默默照顾八旬老人三年不间断
        正文浏览次数:533
  2014/12/13 10:48:0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昨天是国际志愿者日。望着围绕在身边的年轻志愿者们,王素莲、白自然这对八旬夫妇内心充溢着浓浓的感动——三年来,就是这群孩子们每天到家里来,照顾他们的生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事情虽小,却从未间断过。这些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过。 


      流动的小红帽 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在省会滹沱河畔,太平河边,在辖区学校,敬老院内,在闹市街头,贫困山区,到处都可以看到河北经贸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身影。这些“小红帽”用他们的双手和技能给农民工子女、孤寡老人等带来了知识,送来了温暖,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片片绿色,带来了勃勃生机。

 

      10月15日,带着垃圾袋等工具去太平河边,捡拾垃圾,用行动呼吁游客保护太平河;10月16日,青年志愿者在北国商城附近开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活动,协助交通管理员维护交通秩序;10月27日、11月10日、11月24日,志愿者们在市天苑小学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与小朋友们通过知识问答、做游戏等方式进行交流,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现实生活状况……

 

      这是近两个月来,该校志愿者们的一些活动。在校团委的有关资料上,对此都给予了详细记录。那一张张植树、献血、支教等的照片,鲜活地再现着“小红帽”们不辞辛苦,奉献社会的身影。那一张张照片,也从一个侧面展示着,孤寡老人、贫困孩子在得到社会关注后的开心与满足。“我们就是要用真心、真情去温暖那些弱势群体,用我们的双手为这座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河北经贸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刘庆华说。

 

      这些青年志愿者们的事迹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也曾获得多种荣誉。2010年,河北经贸大学还荣获了共青团中央授予的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河北经贸大学团委副书记薛向东说,该校现有注册志愿者3万余人,队伍还在日益壮大。志愿者们坚持从身边做起、自我做起,在环境保护、西部计划、社区团建、爱心奉献、公益服务等多个领域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薛向东说,他们学校北邻滹沱河畔,南依太平河水系,因此,志愿者利用这种地域优势,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爱护太平河”和“爱林护林”系列活动,累计参加的志愿者达1万人次,植树2万余棵。作为品牌活动,在青年志愿者大队的统筹协调下,各级志愿者组织实行承包责任制,挂牌上岗,责任管理,定期开展宣传、浇水、清除垃圾等绿色环保活动。

 

      志愿者们还依据自己的学科和专业特点,独立或联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活动。比如说,该校法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法律服务进社区(农村)”活动。包括为居民(村民)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和解答日常的法律问题,向其普及法律知识等等。

 

      为了激发志愿者的服务潜能,鼓励其向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该校就此开展了“星级志愿者” 争创活动,并制定了河北经贸大学《星级志愿者评定办法》。办法规定,热心公益事业,能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主动维护志愿者声誉及形象,保证服务质量的该校注册志愿者,年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20小时~29小时的,校团委会授予一星级志愿者称号;累计达到30小时~39小时的,授予二星级志愿者称号。以此类推,在一年度里服务时数达到80小时以上的,授予五星级志愿者称号。2010年11月,对注册志愿者的“星级”进行首次审核认定公示,已有91人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    本报记者 宋娇

 


      “奶奶,您醒了吗?”每天6点40分,都会准时有三名大学生轻轻叩开省会新石南路河北经贸大学宿舍楼一对老人的家门,他们扶老人上厕所,帮着叠被子、打扫卫生……

 

      王素莲、白自然这对八旬夫妇都是该学校的退休教师,白自然患半身不遂已卧床多年,而王素莲出门也得靠轮椅。家里平时交水电费、买药等琐事多数都要靠这些学生。

 

      “2010年9月25日,王世博,王文静,过来打扫卫生,买菜;2010年10月3日,窦瑞雪、王丹丹,下午帮助收拾,查看药是否过期,陪老爷子说话……”三年来,这些点点滴滴都详细地记录在了王素莲家的台历上。

 

      那些点滴的感动

 

      “这些孩子们都20岁左右,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都娇惯着长大的,本来我以为他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谁知孩子们坚持了三年啊。”每次说起这些,王素莲都会老泪纵横,“他们比我的孩子们还要亲啊。”学生们每天6点30分起床,6点40分准时都会有三名学生来家里,给老爷子读报纸,扶老爷子上厕所,打扫卫生,忙碌一个小时后,学生们就离开回学校上课。

 

      王素莲的三个孩子都在外地,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一年难得回来几次。平时家里除了由保姆照顾,琐事几乎都要靠这些学生们。白自然每天都要吃六七种药,王素莲眼花得看不清药盒上的字,因此,学生们早上来了之后,都会把一天的三顿药给详细地分好,告诉老人怎样吃。老人想吃什么菜,学生们就记在本子上,有时早上来不及买,就中午放学后给带过来。

 

      “那个叫李金泉的孩子,想起来就叫我心疼啊。”去年冬天,王素莲去银行取钱,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出来后,她看到等在门口的李金泉,双手和脸颊被冻得通红,一个劲儿地跺着脚。看到这种情景,王素莲赶紧焐住李金泉的手,给他搓了搓脸,眼里含着泪,不住地嘟囔着“傻孩子,傻孩子,你为了看这个轮椅,就把自己冻成这样啊。”有一次,为了送白自然去医院,李金泉连党课的考试也没赶上,王素莲特别内疚。“没事,奶奶,我送爷爷去医院,这也是对我这名未来党员的一个考验。”憨厚的李金泉这样安慰王素莲。

 

      一个月查一次水电表, 每半个月给白自然去医院拿一次药, 这些事儿,学生们比王素莲记得还清楚。王素莲爱吃猪肉芹菜馅的饺子,爱吃火腿炒黄瓜,老人的饮食习惯学生们在日常的照顾中已非常了解,他们经常过来给老人做饭。白自然是英语系的教授,由于行动不便,再加上耳背,平时很少说话。他看到这些孩子们后,常常会激动地说“I’m very glad……”(编者注:意为“我很高兴”)。

 

      台历见证这三年

 

      王素莲家的桌子上放着三本厚厚的台历,每一页上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生们三年来的爱心奉献。翻开2009年11月9日这一页,上面详细地写着:下午3点家里来了6个女生和1个男生,他们都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来家里帮着打扫卫生,陪着我们聊天……每天,王素莲都会把学生们所做的事情在台历上写下来,哪怕是削个苹果这样的小事:2010年10月28日,晚上,李梅双、苏晓英,做饭,陪床;陈芳帮老爷子洗脚。

 

      “我活了80多年,闲来无事经常回顾以前的日子,最难忘的就是这三年啊。”王素莲说,这三年,正因为有了这些孩子们,她和老伴儿的日子不再孤单,不再无助,还添了不少乐趣。

 

      去年“五一”,同学们大多纷纷返回家中,而王文静同学却主动放弃了她的假日来照顾爷爷奶奶。当得知奶奶胳膊疼痛难以抬起时,她上网搜索相关问题,向专家求助,最后通过拔火罐帮奶奶减轻了痛苦。

 

      去年11月,白自然生病住院一个多月,白天,学生们经常往医院跑,给爷爷送饭,陪床。晚上,李丹阳、高玉鹏等几位女同学就过来陪王素莲住。为了让奶奶睡得更安心更舒适,她们每天都会为奶奶准备好足疗器,放好热水,调好温度,帮奶奶洗脚按摩,晚上还会偷偷去看看奶奶睡得是否香甜。第二天早上,她们帮奶奶做好早饭,然后再匆忙去上课。从小在家里很少做家务的她们,在这里慢慢地成长了起来。

 

      今年六七月份,白自然两次需要住院,王素莲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这些学生们求助。他们帮着把老人抬到车上,送到医院,甚至为了照顾老人,还放弃了暑假休息。“他们做的尽管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我们这些老人来说,太满足了。他们从不嫌麻烦,更不说脏累,真是难为了这些孩子。”学生们管王素莲老两口叫“爷爷”“奶奶”,每次一进门,总是亲切地叫个不停,这让两位老人倍感甜蜜。

 

      爱心传递不间断

 

      “你可好久不来了,你干什么去了,把奶奶给忘了啊?”昨日,有两个礼拜没过来的邵广伟刚刚走进门,王素莲就喃喃地“责怪”着,然后把一大把无花果塞进邵广伟的手里,接着又把削好的苹果拿给他。“我知道你忙,注意身体,吃这个对身体好。”84岁的王素莲记性不是特别好,但对这些孩子们,却是印象深刻,谁多长时间没来,她都会惦记在心里,总是担心没来的学生是不是病了,或是有其他事儿。“你胃不好,不能瞎吃。”看到李丹阳又在吃零食,王素莲又开始唠叨了。

 

      快到中午11点,高玉鹏、米凡予两位同学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他们切好了火腿、白菜,准备给二老做饭。“奶奶是南方人,有些习惯跟北方人不太一样,保姆做饭时她还得在旁边指挥着。”她们乐着说,她们做的饭,无论味道如何,奶奶总是笑着说好吃。

 

      “我跟着奶奶学会了包饺子、炒菜,觉得自己可能干了呢。”李丹阳说,原来在家里很少做家务,这一年多连续来奶奶家,学会了干不少活儿。家里活儿干完了,她们就给二老做做按摩,聊聊天,听王素莲“唠叨”其他的事情。“只要爷爷奶奶好,我们就高兴。”他们每天都会围绕在二老周围,经常还会缠着白自然,让他给说英语,大家再用英语对话。“孩子们在时,房间里总是充满了笑声,我非常留恋这种日子。”王素莲说,就是自己的亲孙子、孙女,也做不到像他们这么好。

 

      这些学生们是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他们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到了大三、大四学业会比较忙,因此,每年都会更新一批新的成员,但他们的爱心却丝毫未减,一直被传递着。

 

      “奶奶说的那个李金泉是大三的学生了,他去年经常来,现在忙了,过来的比较少了。”协会负责人陈尧说,目前协会有100多人,他们长期活跃在新石南路的社区周围,经常打扫社区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摆放自行车、维护社区治安等。对于照顾老人,他们内部都有比较周密的安排,每天跟上课一样,照顾爷爷奶奶也都给分派好了,如果谁有事,就找他人代替,但去奶奶家绝对不能耽误。此外,他们还会经常去看望院里其他的一些老人,陪老人们说说话,每当说到这些孩子们,老人们都会非常感动。

 


 
 
        编辑: 陈丽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