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河北唐山一老人热衷收藏瓦当 藏品多为汉代瓦当
        正文浏览次数:598
  2014/12/13 10:48: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已有70多块,多出自秦汉时期,希望结识更多同好进行交流

  -“朱雀纹瓦当”


  -老先生展示半圆形的秦代瓦当。

 

  □文/图本报记者红珊

 

  “秦砖汉瓦”一词由来已久,这里的“瓦”指的就是“瓦当”。“瓦当是屋檐最前端一片瓦下垂的半圆或圆形挡片。它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其表面有各种浮雕纹饰,既可蔽护檐头,又是一种装饰,俗称瓦头。”昨日,记者在唐山收藏爱好者王增田家里,见到了数十块秦汉时期的瓦当,其精湛工艺、古朴风韵和丰富内涵令人叹为观止。

 

  偶然得之欲罢不能

 

  今年71岁的王增田是开滦退休职工,从1993年开始收藏瓦当,至今已有18年了。他说,自己收藏瓦当其实有些偶然,最初是朋友赠送了六七块,他感觉很有意思,便开始查阅一些资料,渐渐地就对瓦当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发而不可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陆续从北京、唐山的古玩市场及个人手中购买瓦当,至今已收藏了七十多块儿,且多为汉代瓦当。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材质,最早的西周瓦当都是半圆形,到秦汉时渐以圆形为主流。对瓦当的研究与收藏,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清中期以后,古代瓦当被看成一种古董,为藏家竞相收藏。但大多数藏家都是以收藏汉代以前的瓦当为主,因为秦汉瓦当也如商周青铜器、明清瓷器一样,属于特殊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产物,无论设计、外观还是做工,都要比之后的瓦当胜出一筹。“别小看这块灰头土脸的小瓦当,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它汇集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诸多艺术于一身,经过模制、煅烧后再与瓦身边缘续接,直至废弃埋于地下土层成为古董。可以说,每一块瓦当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王增田说,这正是吸引他不断学习、研究和收藏瓦当的重要原因。他为此买了大量书籍,沉醉其中,丰富了生活,找到了乐趣。

 

  小小瓦当大有乾坤

 

  王增田老先生将十几块富有代表性的瓦当摆在了茶几上,动作小心,神情专注。记者看到,这些瓦当的直径多在14-18厘米之间,有的上面是动物图像,有的只有文字,也有的是图文相间,所有图文中还都用不同的线条、花纹作装饰。

 

  王老先生说,在这些瓦当中,他最喜爱的是“四神纹瓦当”。它是由分别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饰的四种瓦当组成,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种瓦当在汉代极为流行,常常分施于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王老先生指着一块写有篆体“华仓”二字的瓦当介绍说,他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得知,汉华仓遗址位于今陕西华阴县。西汉王朝每年要从关东调运大批粮食供应京师,为此修了一条漕渠,使关东粮食得以从黄河、渭河转入漕渠运到长安,“华仓”即是漕渠旁建的粮仓之一。而此类瓦当就是为这个粮仓建筑所施。

 

  记者注意到,在很多瓦当背面的中心位置,都有一个类似椭圆形的窝儿。“这个我也是后来从书本上学来的。这个叫‘指窝’,是汉代瓦当常见的制作特征,就是工匠在制完土坯后有意留下的指痕,有点像现在防伪标志的意思,也是秦汉瓦当的一点区别。”老先生说,瓦当之中大有乾坤,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希望能够结识同好

 

  “知道‘瓦当’的人不多,收藏瓦当的人则更少。而到现在为止,我在唐山还没有发现其他的收藏同好。”王增田感慨地说,虽然在古玩市场上偶尔也能碰到卖瓦当的,但人家只是卖家,并不是瓦当的行家,有的一看便知是假的或做旧过的。

 

  据他讲,瓦当是真是假,或者说做没做过旧,通过看质地、看色泽、看土锈、看与筒瓦接茬处等制作痕迹,或者看断残处的颜色、看纹饰、书体风格等多种方法,都能判断出来。

 

  王老先生拿出一块儿近代瓦当对记者说,这是他从山西雁门关拾得的。虽然品相很好,却完全没有那种浑厚、生动、古朴的韵致。相反,一些汉代瓦当虽然残缺不全,但却是手工捏造,经过了千年的风霜洗礼,仍依稀可见匠人的手印,谁能说这样的“破旧”不珍贵呢?

 

  老先生说,每次把玩这些瓦当时,就好像回到了遥远的汉代,感知着只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文、历史情怀。他希望能够找到同好可以交流,让大家在收藏、研究、再收藏、再研究的循环过程中,修心养性,共同提高。

 

      编辑:卢伟丽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