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驻邢台记者张会武 通讯员秀真春华文/图
新闻提示:11月2日,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沈庄桥头依旧坐着那位白发蓬乱、满面皱纹的老人。他迎风抽着烟,眼神迷茫,来到清河已经几个月了,还是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凤坤啊……”两位老者和一位中年人远远地从乡村土路上跑过来,脚下扬起一阵尘土,模糊了他们的身影。老人茫然的眼珠动了一下,那熟悉的声音似曾相识。“凤坤……”他们一声接一声地呼唤着跑来,老人转过脸,循声望去,可不是亲人来了吗——他张开手臂,任由泪水在脸上渍满风尘的沟沟壑壑间流淌。 他们是邯郸邱县南李庄村人,今天特意来接寄居在沈庄桥下的流浪老人回家。
老人迷途
这位70岁的老人叫李风坤,是邯郸邱县南李庄村人,今年农历二月十八走失,后来几经辗转来到清河,几个月来一直住在该县沈庄桥下的桥洞里,因为神质不清,想回家但不知怎么回。
清河吧友“E锴”的家就住在附近村,据其介绍,老人品质很好,一次下雨了,他从哪里路过,进他们村子两条路,他经常走的那条,一下雨就泥泞难行,老人想必也经常走,这时老人指点他说,走另外一条路,“我觉得他很有爱心”。
离老人最近的一个大爷说,这个老人不偷东西,都说饥寒生盗心,这个老人不这样。“E锴”怀着感恩的心,怀着对老人的尊重之情,一有时间就去看看老人,给他带些食品,拿个棉袄,有时在外边给他带回一些炒饼,水饺。 “E锴”说曾给过老人钱,叫他去附近村子剃头,老人去了,那家可能嫌弃老人头发脏,没管,在“E锴”和老人作伴的那晚,老人拿出给他的15元钱,说还“E锴”,“E锴”没要。老人总说有时间要他去邯郸,说他去了管我喝酒,“老人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贴吧暖意
前些天,“E锴”在贴吧发了一个帖子,请求关注拾荒者,就是为这个老人。
“真怕他过不了冬,到时候河里来水,北风一吹,大家可以想象的到,那是什么后果。”“E锴”颇有感触。
10月29日,清河吧、清河义工吧的热心吧友们看到这件事后,主动在清河县武松公园门前号召人们为流浪者和贫困者捐赠棉衣、棉被,一时间扶危济困的博爱氛围弥漫了清河县城,一套套棉衣棉被带着众多清河人的爱汇集在武松公园门前,随即被分批次发放到流浪者和贫困者手中。
当天10时,吧友代表赶往沈庄桥下,为老人送来棉衣、棉被等,并耐心寻问了老人的一些详细情况,当即表示,一定要帮老人回家。于是他们在邯郸邱县吧发帖,公布了老人的一些详细情况,帮助老人寻找亲人。
10月31日,清河吧友“今天没信号5”发在百度邱县吧的帖子“清河一流浪老人自称是邯郸邱县李庄人希望家属认领有图”在邱县吧被置顶,邱县吧友互相转告、合力寻找。
11月1日,吧友开心果一栗确认:老人是邯郸邱县古城营乡李庄人,名叫李凤坤,其家人准备接回老人。一位自称老人侄子的吧友也回帖表示,老人走失后家人已经寻找了很长时间。一位自称是老人家属的吧友回帖,老人于农历二月十八中午十点左右走失,找了好久,杳无音讯,恰好看到这个帖子,希望早日团聚!他们随即在11月1日晚同捐棉衣棉被活动的主要倡议者和组织者清河吧友泸沟晓月取得联系,确定第二天来清河接回老人。 获得该消息的“E锴”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夜跑到桥下把消息告诉了老人,老人很高兴,又有些疑惑,“E锴”拿出手机给他侄子打了一个电话,老人相信了,过了一会老人的弟弟,也打过电话来了,和老人通话,老人很激动。
那一夜的温情
考虑到老人本来神智不清,再因为高兴,连夜走失的可能也存在,吧友“E锴”决定陪他一晚上。
“E锴”就回家买了一只手电筒,买了两包香烟,就去河边小桥下,老人把义工捐献的被子铺到地上,他们就在哪里聊天。
聊着聊着,“E锴”不知不觉睡着了,打开手电筒,一看老人不见了,他赶紧从桥底下钻出来找,一上桥拿手电往西一照,老人正在往西走,“E锴”赶紧跑去把老人领了回来,费了半天劲,老人回来了,“E锴”可不敢睡了,“万一老人走失了,我觉得对不起他家人,觉得对不起广大的吧友。”
“E锴”决定和老人相对抽烟,老人说,他在邯郸经常去看戏,老人经常“E锴”问几点了,到了六点还没出太阳。老人说阴天,“E锴”说一会就出太阳。
“E锴”告诉老人好好呆着,他去回家给煮方便面,老人说好,“我相信老人,老人也相信我。” “E锴”回家煮了方便面,随后给老人送去。老人吃着面,“E锴”又回家把孩子送到学校,待“E锴”回到桥上,老人在桥边坐着,问他几点了,自己弟弟快来了吧?“E锴”说可能十点到,老人一直朝家的方向看,“E锴”也一直看。
8个月后的重逢
终于,车来了,接老人的车来了,清河吧的吧友,老人的家人,还有附近村子关心过老人的乡亲们,都来了,老人弟弟看见哥哥,还有老人的侄子,叔伯兄弟都哭了。
根据“E锴”回忆,“老人的弟弟,拿出钱给我,被我谢绝了,老人的侄子非要请我们去吃饭,也被谢绝了。老人坐上车回家了。后来得知老人回家了,吃上了团员饭,我打心眼里高兴,祝福老人身体健康。”
网友“梦听子夜涧底松”感慨道,“一座没有栏杆的桥,一个乡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众多清河人经过的时候并没有来去匆匆,他们牵挂着桥下的异乡老人,在这座年代久远的桥上演绎了清河的古道热肠。”
老人的三位亲属连连向吧友道谢,一个劲地说“清河人真是好人,要不是看到你们在邱县吧发的帖子,真不知道亲人何时能团聚”。
“E锴”说,敬老、爱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谁看到这种情况也愿意帮一把的。 这次捐棉衣棉被的主要倡议者和组织者“泸沟晓月”表示,能够帮助邱县流浪老人回家,清河义工都感到特别欣慰。以后这样的活动他们会继续组织,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那时会有更多清河人参与进来,清河会越来越温暖。
编辑:石利平 来源:燕赵都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