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心理援助:老人面对“空巢”要会心理自救
        正文浏览次数:94
  2014/12/13 10:37: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葛孝芳)

 

  近日,一位老人来到诊室,诉说寂寞、压抑,儿女都不在身边,满腹心事无处诉说,觉得很痛苦,活着没意思。平日里老人很孤单,经常是自己一个人遛大街,他披着一件长大衣,穿一双旧黑皮鞋,戴一个鸭舌帽,像个古代的隐士似的。

 

  这位老人的状况就是“空巢现象”的表现。心理孤独和生活缺乏照顾是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老难所依”和“老难所安”是老年空巢化的两大长期挑战。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要想摆脱这种情况,需要老人和孩子一起行动。

 

  首先,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比如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订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再次,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坚持做下去,便可让老年人摆脱“空巢”带来的孤独感。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刘飞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