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无腿老人十载扶拐 不辞艰辛植树三千
        正文浏览次数:94
  2014/12/13 10:35: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记者王梦):在贫瘠的太行山深处,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被病魔夺去了双腿却用双手支撑着植树十年,种树3000多棵,他就是传奇老兵——马三小。


     传奇老兵艰辛人生路


     马三小1949年出生,1969年参军入伍到福建,成为了一名侦察兵。当兵4年后不幸得了败血症,只得退伍回家。20世纪80年代,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做起小生意,成为村里的万元户。但1984年的到来,却给了马三小一个迎头棒喝:败血症转化为闭塞性脉管炎,并逐渐转移到腿部。1986年5月,他被迫截去了右腿。次年,因为同样的原因,他又失去了左腿。


     从一个一米8几的汉子一下变成了没有双腿的残疾人,马三小也曾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妻子有病,孩子还小,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还要扛起养家的责任,这时候马三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植树致富的消息,这启发了他。虽然腿有残疾,可身体不差,于是马三小决定开始依靠种树发家致富。家里人对他这个决定都表示反对,马三小本身患有败血症,一旦再有什么磕碰对他的身体会造成更大的损害。但马三小说,我虽然残废了,但我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于是,马三小在当年就按一株树苗1元的价格买了50株杨树苗开始种植。买不起树苗的时候,就到附近的告诉公路去捡垃圾卖钱,买了钱继续买树苗。就这样,马三小开始了他艰难的造林之路。      


     艰难的植树造林之路


     每天早晨,马三小都是村里最早起床的人,因为他要把种树的全副家当都带在身上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那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拐杖,绑上铁镐、铁锹、撬棍,总共要30多斤的重量。每天,马三小都是架着这副特殊的拐杖行走在山沟和荒滩上,即使过了种树的季节,他也要每天刨坑、浇水、管护树林。由于双腿是假肢,马三小最害怕的就是上坡和下坡,每次上坡都要在山底下先把假肢取下来,用双手支撑蹭着前行。

     大沟村周围山地石头很多,挖树坑不是一件容易事。每次挖坑前,他都是先卸下假肢、绑上棉套保护好残腿,然后用撬棍撬开石头,用铁镐将碎石刨开,再拿铁锹一锹一锹把碎石铲到一边,挖一个直径60厘米的坑,一个壮劳力都要花上半个小时,马三小就要干上一个多小时。


     植树造林的难点在于浇水灌溉了,这是一项大工程。水渠在七八百米外的半山腰上,每次马三小都是把引水的管子系在身上,慢慢爬上去,安装好之后再带着管子慢慢爬下来。一步一步挪着给树浇水。他指着山上一片树林说:“土地太旱,今年种了445棵树苗,只成活了5棵。”言毕,眼圈发红。现在马三小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给村里打一口机井,能够给小树灌溉,能够让村里人都喝上自来水。


     从发家致富到立志绿化家乡


     最早种下的那三、四百棵树,06年吸引了一些客商高价收购,高的一棵能卖几百元,对于马三小来说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这个时候马三小却舍不得卖树了。


     马三小说,我觉得用那些树换那几百块钱不划算。没错,一开始马三小种树是为了维持生计,摆脱贫困,可现在自己靠《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领取证》和《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金领取证》生活,每月可领取两百多元的补贴,并享受低保政策,孩子们也长大了,可以打工支持家里生活,这对于马三小来说“够维持家里生活”,于是他卖树赚钱的心思也就变淡了。

     尽管现在马三小家的生活还不富裕,但马三小说自己虽然双手空空但内心却是满满的,看着那一排一排绿树好像绿色的士兵守护着家乡。马三小说,我要把绿色的财富留给下一辈,留给子孙后代,留给社会,比换取那几个钱重要的多。


     采访结束时,这位失去双腿的63岁老人目光坚定,投向远方。他在用默默地奉献告诉人们,植树,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汗水,需要付出,需要永久的坚持。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廊坊市:“科技+养老” 赋能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
  • 2025/5/21 10:59:30
  • 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发展变化
  • 2025/5/21 10:53:34
  •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2025/5/13 10:23:12
  • 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可以申请补助
  • 2025/5/12 10:25:32
  • 推动新时代山东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走在前、挑大梁”
  • 2025/5/8 11:18:3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