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堂 >> 四季养生
专家击碎10个最火“健康谣言”
        正文浏览次数:646
  2019/3/22 10:34:39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危险的辣条等多个消费问题。然而,多位三甲医院专家直呼不过瘾。他们指出,除了商品打假,老百姓的健康知识也需要集中打假。以下,他们盘点了近几年广为传播、最有市场的10条健康谣言。(整理/本报记者刘惠)

    谣言1

    祖传秘方根治银屑病

    (牛皮癣),愈后付费

    打假:银屑病至今无法根治,不过不等于得了银屑病就一辈子有皮疹。事实上,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会缓解。有的可以多年不犯,也有治好后再也不犯的。困难之处在于,往往不好预测。只有江湖郎中、骗子敢拍着胸脯说“我能根治!”任何药,无论内服外用,一定要搞清药物成分。我的意见是:如果拒绝告知药物成分,那就应该拒绝使用!应该用“国药准字”的药!银屑病是良性病,治疗目标是皮疹基本消退,千万不要“恶治”。不要命的病,不要用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的药来治。银屑病的治法有内服药、外用药、光疗、水疗等。近十年,生物制剂提供了新治疗途径,在西方国家应用较多。我国也有,但价格贵,停药后还可能复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  朱学骏)

    谣言2

    不吃药、打针,纯天然

    免疫增强剂增免疫力

    打假:所谓“免疫增强剂”实际大多没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论证,无科学数据支持它们能提高免疫功能。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他们需就诊医院风湿免疫科,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提高免疫力。而绝大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并不低,反而是异常活跃,这些人群用“免疫增强剂”没任何获益,反而可能因盲目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刘田)

    谣言3

    一次基因检测查验所有癌症

    打假:基因检测用于癌症筛查没有证据,在我国用做早癌筛查纯属很“忽悠”的现象。对已确诊的癌患,基因检测主要用于筛选靶向药;对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癌患,筛查基因可确诊是否为家族遗传病。不过,即使有家族癌,对健康家族成员的基因检测也不能查出是否有癌,还是要靠基本的胃肠镜和影像检查筛查早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科主任  张晓东)

    谣言4

    低钠盐是高钾盐,是送命盐,致高钾血症患者增多

    打假:“低钠盐是高钾盐”的说法,基本正确。市售的绝大多数低钠盐是通过将普通食盐(氯化钠)中掺入氯化钾(通常是30%)来实现的。目的是让人们在食用相同量的盐的前提下,食入的氯化钠更少,从而降血压。但说“(低钠盐)是送命盐”完全没有依据。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有低钠盐合法销售。全球食用低钠盐的人群过亿,但至今无一例因食用低钠盐死亡的病例报道,也没有任何数据表明“吃低钠盐导致高钾血症急诊患者增多”。

    国人的钾摄入量偏低,平均值约为推荐量的一半。大多数人即使吃低钠盐,钾摄入量也不一定达到推荐量。不过,低钠盐毕竟含氯化钾,已有严重肾病或肾功能衰竭者应慎用。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来说,则不必有此担心。(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武阳丰)

    谣言5

    别再补钙吃钙片小心肾结石找上门

    打假:低钙饮食可促进食物中草酸盐的吸收进而导致尿液中草酸排泄的增加。而尿液中过多的草酸排泄与钙离子结合就会增加草酸钙结晶(泌尿系结石最主要的成分)的形成。因此,正常范围或适当程度的高钙饮食对预防尿路含钙结石的形成有积极意义。当然,过度的、超出治疗意义的钙片补充仍存在一定风险,但正常的含钙饮食及医生指导下必要的钙片补充则完全不必担心结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张骞)

    谣言6

    定期输液可通血管、改善血稠,防心脑血管病

    打假:假如血管已狭窄或堵塞,输液无论如何也通不开。大多数人并无血管狭窄,只是听信传言,定期去输液(输的常常是所谓的活血化瘀的中药)。这种做法没任何研究证实,没好处,反而会诱发过敏、休克,甚至会送命。“改善血稠”更是无稽之谈,医学上根本没这个概念,也不会针对本不存在的“血稠”进行防治。当然,如果血脂异常增高、血球压积异常增高、血中红细胞或血小板明显增多等,需相应的治疗,但绝不是输中药就能管事的。防心脑血管病,靠的是控制高危因素(如三高、吸烟等)、调整生活方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张海澄)

    谣言7

    睡前喝杯红酒能助眠

    打假:喝酒助眠是误区。睡前饮酒危害多,一是喝酒入睡会诱发早醒,二是会降低深睡眠期的质量,三是可能形成酒精依赖。大家千万不要用酒来催眠,药酒、啤酒、红酒、白酒,什么酒都不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  孙洪强)

    谣言8

    长期服降压药会导致老年痴呆症

    打假:高血压是公认的痴呆危险因素之一。规律、合理服降压药不仅不会诱发老年痴呆症,相反能保障认知健康。但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与标准降压(收缩压140内)相比,强化降压(收缩压120内)并未显著降低痴呆发病风险。(北京第六医院精神病研究室主任  王华丽)

    谣言9

    不吃含糖食物饿死癌细胞;别做放化疗,副作用大

    打假:想通过饿肚子来饿死肿瘤,只会走在肿瘤前面。大部分癌细胞确实非常青睐葡萄糖,但其它类型的营养物质它也能利用,而且癌细胞生存能力超强,其摄取的营养物质永远比周围细胞多。人体靠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营养不良的人会出现免疫力低下,身体越来越差,甚至丧失做手术和放、化疗的机会,得不偿失。

    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需决定是否在手术的基础上联合放疗或化疗;对有远处转移的肿瘤,化疗是主要手段,手术和放疗只是局部的姑息治疗手段。多种化疗药的更新和放疗技术的改进,及辅助用药的出现,使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如呕吐、乏力)大大减少。大多数病友都可保证足够的生活质量;部分病友甚至可口服化疗药,完全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科主任沈琳、杨跃)

    谣言10

    餐二血糖高过餐一不正常,有危险

    打假:餐后两小时高过餐后一小时非常常见,不是什么怪事,也不具有特殊含义。糖尿病血糖控制关键在于全时段的控制,不必特别关注哪个点。对于糖友,标准的血糖监测包括五个时间点的血糖,即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睡前血糖。但不少血糖监测严密的糖友除了以上时间点外,还会测餐后一小时血糖,有没有用呢?一般情况下,常规五个时间点测得的血糖达标,即可视为血糖达标,糖友不一定要检测随机血糖(指餐后任一时间点的血糖)或餐后一小时血糖,但如五个时间点血糖均达标,可糖化血红蛋白还异常,则很有必要加测餐后一小时血糖或其它点的随机血糖,以便全面观测餐后血糖变化。

    提醒糖友,血糖仪也要定期体检,以免“不准”。最好到医院抽血验静脉血糖,同时再用家用血糖仪测指端末梢血糖,两个结果对比一下,如果差距在±15%内,说明家用血糖仪是正常的。(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内分泌科主任  刘振杰)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盛夏多吃四类“豆”
  • 2023/8/7 10:27:01
  • 四大症状警惕慢性肾炎
  • 2023/8/7 10:25:49
  • 黄宗江 做到“七伴”享高寿
  • 2023/8/7 10:24:48
  • 邹燕勤 养生先要养肾
  • 2023/5/17 9:58:34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预防心绞痛
  • 2023/5/17 9:57:23
  •  热点文章导读 
    老人吃苋菜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 脸部大
    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劝慰防止发怒
    石家庄百岁老人揭长寿秘诀 心态好是关
    老人防衰老该怎么做 健身+饮食同防衰
    老年人浴室洗澡要注意水温 不能忽视室
    老人也需要玩具
    为啥听力好的人更长寿?
    香菇有助于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感冒应分症食疗
    学学活百岁的健康秘笈
    老年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有恐惧感
    年龄越大 骨质流失越快
    别再迷信“癌症出国治”
    吃黄色蔬菜防老年痴呆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