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养≠不运动,休息不当更累
正文浏览次数:419
这本书说每天要喝八杯水,那本书又说这样喝挺伤肾……生活中你也许会发现,很多养生观点会打架,也许坚持多年的“养生”习惯竟是错的。
本报“开办”求真课堂,邀请权威专家对各种模糊、相左的养生观点验证校准。首期关注的是“静养”问题。
静养≠不动 我国很早就有“龟鹤延年”的说法,称喜欢静的动物长寿,例如乌龟。这些年,德国、美国的研究者们也提出“静养”说法,在国人中传播开来便成了“生命在于静养”。
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赵铁良说,静养指的是沉思冥想等方法,而非国人领悟的“不运动”,所谓“静”应该理解为“养心”。休息不当反而更累。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表示,很多人在上班、带孙时,长时间需坐着、弯腰或躺着,如休息时仍坐着、躺着,便会越睡越累。这时去给花浇浇水,去散散步,才能放松身心。
动∶静应为2∶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部主任刘尚礼教授说,老人应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比如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每天早晚静坐约10~30分钟,静坐时可放空心思,或听听轻音乐。
另外,如果不太喜欢出门锻炼的老人,可增加一些家务劳动,比如在家弄弄花草、打扫打扫房间、搬花盆、换鱼缸水等活动,均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摘编自《南方日报》《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