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堂 >> 心理健康
专家告诉你 七分饱是什么感觉
        正文浏览次数:241
  2014/12/10 22:35: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民间一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只要长期坚持,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然而,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吃到什么程度该放下筷子呢?

   “七分饱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提醒人们吃饭不能过量。”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说,想要吃到七分饱,只要有饱的感觉,就别吃了,但也不能饿着。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表示,七分饱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不是很好衡量。“应该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却还不想离开饭桌,可要是再吃的话就会撑。总而言之,是一种似饱非饱的感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的解释更为细致,“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此外,范志红还具体指出其他几个级别的饱腹感,供大家参考。“八分饱时,胃里感觉满了,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九分饱时,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十分饱时,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三位专家都表示,人们摸索自己七分饱的饭量,需要一个不断感受和调整的过程。有一个标准需要牢记,那就是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这顿吃了七分饱,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也就是说,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其实,有了七分饱的意识,就是好的开始。专家提醒,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专心吃饭。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天生具备。不过,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细嚼慢咽。只有细嚼慢咽,才会感受到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饥饿感的消退,吃饭速度的减慢,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日常食量。

    少精多粗。吃水分大的食物可以让胃提前感受到饱,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喝八宝粥,吃汤面,都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另外,吃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有利于感受饱感,从而帮助人们控制食量。相反,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进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橘子皮和陈皮的区别是什么
  • 2015/9/29 9:59:53
  • 吃够肉蛋奶 老人才健康
  • 2015/9/28 13:59:27
  • 学学活百岁的健康秘笈
  • 2015/9/25 16:41:57
  • 吃够肉蛋奶 老人才健康
  • 2015/8/10 16:43:56
  • 老人久坐不利健康 扩胸运动可减缓衰老
  • 2015/8/4 14:59:23
  •  热点文章导读 
    老人吃苋菜引发植物日光性皮炎 脸部大
    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劝慰防止发怒
    石家庄百岁老人揭长寿秘诀 心态好是关
    老人防衰老该怎么做 健身+饮食同防衰
    老年人浴室洗澡要注意水温 不能忽视室
    老人也需要玩具
    为啥听力好的人更长寿?
    香菇有助于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感冒应分症食疗
    学学活百岁的健康秘笈
    老年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有恐惧感
    年龄越大 骨质流失越快
    别再迷信“癌症出国治”
    吃黄色蔬菜防老年痴呆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