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伺候上了,就当成自家人了”
        正文浏览次数:509
  2014/12/10 23:36:5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韩凤英搀扶着两位老人到院子里晒太阳。高健 摄

    实习记者 高健

  寒露之后,山乡秋浓。

  群山被金黄的、殷红的、苍绿的秋色染醉。

  田畴被农人拾掇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垛满了金黄的玉米。

  车行在这如画的山乡,记者要去探访一位“最美”的农妇。

  延庆县刘斌堡乡上虎叫村,有着40年党龄的农村妇女韩凤英,十年如一日,照料两位盲聋哑老人,非亲非故,却视如己父。

  爬坡、翻墙,草丛中踏出一条路

  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韩凤英家,还没来得及寒暄,快人快语的韩凤英就紧着说:“咱得赶紧走,别饿着他俩。”韩凤英掀开灶间的大锅,锅里焖好的米饭和炖豆角已经装在保温桶里了。

  韩凤英今年64岁,个不高,利落的短发透着干练。

  一个不锈钢托盘,两个不锈钢饭碗,一桶饭菜,韩凤英提着,掩上大门快步往后山走去,记者紧跟着。

  一里半的路,她一走就是十年。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寒暑病痛,爬高坡、跨草丛,半山腰上的两位盲聋哑老人天天有热饭菜吃,夜夜有暖炕睡。

  山腰上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住着两位残疾老人,是贾家一对亲兄弟,贾二水今年87岁,贾三水82岁。两位老人都是先天聋哑,没结过婚,无儿无女。二水30岁的时候就看不见了。2003年,一直照顾哥哥的三水在劳作中碰伤了眼睛,从此两位老人都失去了对外界的全部感知,生活没法自理。

  “那年正月十五俺们上延庆城里看高跷,吃饭的时候说起这事儿来,怪可怜的,”韩凤英没犹豫,“我去给做口饭吃吧。”

  送饭的路并不好走。

  穿过村路,上了陡坡,渐渐地记者都开始喘起粗气。 “2008年建养鸡场,才有的这水泥路。”韩凤英回头跟记者说。过去,这是个土坡,下起雨来,韩凤英就踩着泥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去送饭。

  再上一个更陡的坡,树丛掩映中,就是贾家兄弟俩住的小房子。

  大路和小房子间隔着一片玉米地。“种庄稼的时候,这地里没法走,每年有大半年,我都是从那墙垛子上面过。”韩凤英走到养鸡场墙边,给记者示范起来。石头砌起来的墙垛子有一人高,紧贴着养鸡场的院墙,宽度大约一只脚那么长。韩凤英蹬着地面上垫起来的石头堆,先把小桶放上墙垛,翻爬上去,跪着慢慢站起来,侧着身子,贴着墙根,一点点往前挪。记者上去走了一段没敢再往前,最窄的地方并排两只脚都放不下。

  通往小屋的山坡草木丛生,原本没路,十年间,硬是让韩凤英一脚一脚地踩出了一条羊肠小道。

  不管刮风下雪,没饿着过他俩一顿

  撩起门帘进了屋,韩凤英把桶里的饭分到两个碗里。

  20来平方米的土屋里十分简陋,除了炕、灶就只有一口缸和一个木头板柜。可是韩凤英收拾得利利索索。炕上的二水穿着干净的黄袄蓝裤子,戴的毛线帽是韩凤英织的。

  “昨天给他换的衣裳,闹腾着不让换,一个劲儿地扑棱,差点儿没打着我。”87岁的二水不光是盲聋哑,神志也不清,这让韩凤英照顾起来更加困难。“不饿的时候,给他端饭,一下子就给扒拉掉了。”

  不过多年来,韩凤英已经跟两位老人有了默契。她拽拽坐在墙边小板凳上的三水,三水就比划起胳膊来,“这是要拐杖呢。”韩凤英把一根木头棍子放在三水手中,又搀着他坐到炕上,把碗筷给他,他就自己吃了起来。

  看着老人吃得顺,韩凤英脸上泛起了笑容。“他们爱吃啥,吃多少,我都知道。”韩凤英边照料着老人吃饭,边跟记者聊着,“喜欢面食,尤其喜欢菜包子,我不敢给他们骨头吃,不能吃鱼,有时给弄点儿鸡肉和火腿,饭菜得烂糊,吃饼得有汤就着……这么些年,没饿着过他们。”

  自从2003年起照顾上两位老人,韩凤英几乎就没出过门。老伴儿没了4年,她就只出去过一趟,“那是去儿子家,让在鸡场上班的哥哥给送的饭,可总觉得不踏实。”在儿子家呆了一天,第二天,就冒着大雪回了村子。

  今年3月,女儿生孩子,韩凤英走不开,隔好多天才去看一次,每次也是匆匆一面就赶回上虎叫。

  韩凤英最怕的是自己生病。前年正月的一天,她患了重感冒,早上吃了药赶紧去送饭,送完饭赶紧去乡卫生院输液,输完再赶回来给老人做饭,就这么输了三天,才好起来。

  “现在我要觉得难受一点儿,就赶紧吃药,就怕病倒了没人给老人送饭。”有了照顾老人的担子,韩凤英对自己的身体也留意多了,去年一年都没感冒。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HWATCH的智能手表新玩法:服务中老年人
  • 2015/5/20 10:43:54
  • 打造农村连片养老新模式
  • 2014/12/10 23:37:06
  • 洛南91岁老寿星晒幸福
  • 2014/12/10 23:37:04
  • 天冷了,两年“娘”一起伺候
  • 2014/12/10 23:37:03
  • 107岁高龄老人分享长寿经
  • 2014/12/10 23:37:02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