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邻居们都羡慕这个大家庭: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安排得真好!
母亲节快到了,新华区轻工局宿舍一位老太太向本报反映她晚年的幸福生活。“我本姓闫,夫家姓于,今年八十多岁。邻居们都说我有福气,晚辈们个个孝顺。5个儿女各自成家另过。每个月都有一个儿女带着家人来伺候我。这样做好处可多呢!”老太太想让大家分享一下她这个大家庭和谐相处的秘密……
□文/图 本报记者 瑞春
不舍旧居
如何赡养母亲成难题
我老伴1997年去世了。我的5个儿女中,二儿子已经去世。起初,是大儿子于保平一家跟着我住。其他子女分散居住在石家庄各区,节假日都往我这儿凑。
2003年,老大有了自己的房子,要离开我的住处。70多岁的老母怎样生活成了他们兄弟姊妹们的一个新课题。
我的房子在一楼,三居室,大门外就是菜市场,居住和购物都方便得很。况且,我在这里住了近30年了,跟邻居们甚至附近小商贩们都处得非常好,连卖菜的妇女们也亲热地管我叫“娘”。我可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30年的家、离开这些邻居们。
这可怎么办呢?子女们犯了难:母亲一生辛苦,养了5个孩子,人老了孩子一个也不在身边,这叫什么事呢?
可我也有顾虑:固定跟一个孩子过似乎不可行。节假日子女们都去看望老人,招待工作是很累人的;不少亲戚来看我也得招待。轮流到孩子家居住?当时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但子女们又怎么舍得让我四处奔波呢?
轮流值守
兄弟姐妹其乐融融
最后,还是我提出了解决方案:“你们兄弟姊妹5个轮流到我这来住。”子女们豁然开朗。他们商量后决定:兄弟姊妹5家(二儿媳也来)轮流到我这里居住,每家一个月,阳历每月30日交班;除春节以外的节假日,我这里来客招待、亲人聚会,赶上谁家就由谁家出资操持;春节那一个月由健在的两个儿子一家一年轮值。因为我没有退休金,子女们还对老人的生活费及医疗费达成了一致意见。
2003年底,老大于保平搬离我家之前,兄弟姐妹们又出资对我的卧室进行了装修,还添置了一套家具供他们轮值时居住使用。
不论哪个子女值班,都是带着爱人孩子来的,我这里总是住着三四个人,和平常完整的家庭没有什么两样。轮值开始后,子女们都感觉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还没住够就该走了。
现在,子女们轮值伺候我已经8年了。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我80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我经常跟邻居们夸自己的孩子孝顺,说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邻居们也都羡慕我们这个大家庭:人家三代同堂,安排得真好,从来没听说过为老人的事闹不愉快的时候。
热热闹闹
儿孙齐聚老母亲家
5月6日星期天,新华区轻工局宿舍闫老太太家,三儿子于保晨和妻子就早早起身忙活开来了。一到双休日,闫老太太的儿女和孙辈们都到这里团聚。这个月是三儿子于保晨夫妇在老人这儿值守,所以,这个月就由他们两口子待“客”了。
于保晨夫妻俩择菜、洗菜、切菜……很快就张罗了两桌饭菜。
将近中午,一家16口人全到齐了,高兴得闫老太太合不拢嘴。一家人团聚的“午宴”就开始了。这样的聚会,已经坚持8年了。